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写作课程转型论

写作课程转型论

  • 装帧: 简装
  •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 作者: 荣维东 著
  • 出版日期: 2025-01-01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isbn: 9787572032165
  • 出版年份: 2025
定价:¥6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荣维东在其博士论文《写作课程范式研究》的基础上修改而成,全书旨在对我国中小学的写作课程进行全面的梳理、反思和重建。书中对中西方写作课程理论进行了概述,回顾我国写作教学发展历程,提出过程写作和交际语境写作的重要性和地位,针对我国当下中小学写作教学现状中的问题和弊端,力图整合写作课程范式,建立更好的写作课程知识和标准,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学术性和现实指导意义,将成为我国语文教育领域写作课程研究的一部重要而鲜明的著作。
目录
第一章 作文课程理解第一节 破解“老大难”问题 2一、困境中的作文教学 2二、正名:是“作文”还是“写作” 3三、写作是情境中的语篇建构和交流 8四、写作课程的多元取向与应然方向 12第二节 研究思路、方法和路线 18一、思路转换:从教法到课程 18二、相关概念及其界定 22三、问题丛与研究层面 29四、研究方法与基本路线 35第三节 写作课程理论发展概述 40一、写作课程三大范式 41二、写作关键能力转型 47三、相关学科理论转向 53第二章 文章写作论第一节 我国古代写作教学发展 61一、秦汉时期的写作教学 62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写作教学 63三、隋唐五代时期的写作教学 64四、宋元明清时期的写作教学 65五、我国古代文论对作文教学的影响 68第二节 我国现代作文教学理论发展 75一、民国时期作文教学理论初创 76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30年“八大块”知识形成 78三、20世纪80年代写作学开创与理论勃兴 79四、作文教学论:关注“教”的理论建构 82五、21世纪写作学的式微与作文课程论新生 85第三节 基于语言学的作文教学反思 87一、我国作文课程内容中的语言学内容 88二、语言知识作为作文课程内容的有效性审议 91三、基于传统语言学的写作教学反思 95第四节 我国百年写作教学文体演变 97一、旧文体衰落与清末新文体雏形 98二、“五四”前后:借鉴西方进行中国写作教学文体创造 98三、民国时期的“三类文体”与“三大文体” 101四、对“描写文”“抒情文”的放逐 103五、20世纪中后期“三大文体”知识定型与危机 104第五节 写作课程的文章学知识反思 106一、“写作即文章制作”反思 106二、民国“模范文章”的标准 108三、文章要素构成分析 109四、文章学写作知识分析 115第六节 我国百年写作课程内容审议 118一、清末:从“应制”到“应用”,现代写作课程萌芽 119二、民国:写作课程内容正规化的初步探索 119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写作课程内容发展审议 123四、百年写作课程内容科学性有效性审议 134第三章 过程写作论第一节 过程写作概述 139一、欧美“过程写作运动” 140二、“结果写作”与“过程写作”比较 143三、我国的过程写作思想 146第二节 过程写作原理 150一、来自认知心理学的阐释 150二、思维与语言教学 151三、思维与写作的关系 152第三节 过程写作模式 157一、阶段模式:关注外在写作流程 157二、认知模式:写作的内在运行机制 162三、转译模式:从思维向表达转换 168四、维度操作模式:写作内容的转化生成 171第四节 专家作者与新手作者 175一、从“好文章”到“好作者”:研究重心转移 175二、专家作者与新手作者:不同特征及相应教学策略 176三、专家作者和新手作者研究的意义 181第五节 过程写作应用 183一、课程标准中的“过程写作” 183二、教材中的过程写作:以《作者的选择》为例 184三、过程写作策略 186四、过程写作的意义和局限 192第四章 交际语境写作论第一节 “交际语境写作”:形成中的范式 196一、新范式来临 196二、交际教学法 198 三、国外写作课程对“交际语境”的关注 200第二节 交际写作理论基础 204一、写作与交际 205二、写作的功能语言学阐释 209三、写作的建构主义原理 214四、交际写作的传播学阐释 216五、情境认知与交际语境写作 219六、生态写作:环境与话语互动建构 220第三节 交际写作要素和模型 226一、国外交际写作三要素 226二、我国写作四要素模型 228三、交际写作五要素模型 229第四节 语境与语篇 231一、 语境理论及其发展 231二、写作中的四重语境 236三、认知产品和语篇产品 242第五节 交际语境写作原理 246一、交际语境写作模型 246二、写作即语境与语篇的互动建构 250三、交际语境写作本质阐释 254第六节 交际语境写作应用 259一、交际语境写作的内在特征 259二、“交际语境写作”与相关流派 267三、“交际语境写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276第五章 写作课程内容重构第一节 写作课程内容整合 279一、写作课程内容三维度 279二、整合取向的过程写作模型 282三、范式整合可行性分析 285第二节 写作核心素养发展 289一、写作核心素养转型 290二、关于写作核心素养的思考 293第三节 写作教学文体重构 296一、对“三大文体”的反思 296二、写作教学文体分类 300三、写作的功能与功能性文体 302四、写作教学文体重构方案 309第四节 写作课程知识重建 314一、用新知识观建构写作课程内容体系 314二、吸纳学科新成果,充实和更新写作课程知识 316三、借鉴国外写作课程和教学的研究成果 317四、写作课程知识的协商共建 318五、面向特定写作任务开发写作知识 320第五节 写作课程标准的国际经验 323一、国外写作课程标准框架概览 323二、十国写作课程标准核心要素分析 325三、世界各国的写作课程理念 329四、世界几个大国写作课程标准的共同特征 332第六节 我国写作课程内容标准研制 337一、我国现行写作课程标准存在的问题 337二、写作课程内容标准研制基本思路 339三、构建科学合理的写作课程内容框架 346四、写作课程内容标准研制尝试 351附录1 新世纪中国写作课程重建运动 355附录2 我国的写作课程教学向何处去? 367参考文献 385后记 值得努力,仍需努力,永远努力 41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