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清承明制:明清国家治理与社会变迁

清承明制:明清国家治理与社会变迁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陈宝良著 著 张洁,吴楠楠 编
  • 出版日期: 2025-02-01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isbn: 9787559875020
  • 出版年份: 2025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对于治史者而言,“清承明制”这一跨朝代论述很长时间以来就是学界共识。前贤多从政治史或国家层面着眼,强调清王朝统治中中原元素的主导地位和清代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加强。与之不同,本书更多地关注社会层面,关注多种组织、群体以及与之相关的制度,对访察体制、幕府人事制度、塾师的生存状态及其形象、僧人的侠客化、尼姑的恋世情结等进行专题梳理,既明确了这些个案在明清两代的具体演变情况,又揭示了两代世风世情的继承关系,为“清承明制”命题提供了社会史、文化史方面的多维阐释。另外,借助文学作品中的描述,我们得以看到一个个鲜活的人,他们或是蒙冤受屈之人,或是清贫度日的书生,或是尚侠义的僧人……同处明清世情世风之下,不同的遭际似乎指向同一处:商品经济有所发展的大潮之下,社会景象日益多元的同时,社会风气也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世俗化转变。
内容简介
一部从社会史、文化史视角重新解读“清承明制”传统命题的创新之作,全景勾勒明清世俗化社会的全貌,深入考察明清国家治理与社会变迁的内在继承性。作者着眼于地方治理的繁难、人事制度的琐碎、社会群体的复杂、生活秩序的变动,通过对幕府、镖局、会馆、塾师、侠客化僧人、恋世尼姑等社会组织和群体的细致梳理,多维呈现了明清世风世情的世俗化特征与继承关系。本书结合宏观与微观多重视角,充分挖掘以文证史的潜力,生动的文笔与深刻的认识交相辉映,不仅是一部极具创见的明清社会史新论,更是一部兼具学术深度与通俗性的历史佳作。
作者简介
陈宝良,1963年生,浙江绍兴人。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兼任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理事。著有《中国流氓史》《明代社会生活史》《狂欢时代:生活在明朝》等。《明代风俗》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入围中国图书评论协会“2017年度中国好书”。
目录
“认真”新说(代自序)上编 国家治理第一章 博访利病:访察体制与地方治理第二章 兴讹造言:谣传与民间信息传播第三章 “无讼”抑或“好讼”:好讼社会的形成第四章 阴曹地府:文学中的阴司诉讼中编 制度溯源第五章 佐治检吏:幕府人事制度第六章 护卫重赀:标兵与镖局的起源第七章 招徕乡人:会馆的起源及其功能演变第八章 结万为姓:秘密社会与天地会的渊源下编 社会群体第九章 富不教书:塾师的生存状态及其形象第十章 清客帮闲:无赖知识人的形象重构第十一章 禅武僧侠:佛教僧人的侠客化第十二章 花禅娼尼:尼姑的恋世情结及其世俗化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