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资源型地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固碳增汇

资源型地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固碳增汇

  • 字数: 479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冶金工业出版社
  • 作者: 杨永刚 编
  • 出版日期: 2024-04-0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isbn: 9787502497811
  • 页数: 320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恢复生态学、生态水文学和水文土壤学等学科前沿,依托野外试验站和示范区,分方法、分区、分层次地系统阐释了资源型地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固碳增汇。
本书可为政府管理部门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同时可供生态学、地理学、土壤学、水文学、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科研人员、高等院校师生等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
杨永刚,博士博士后,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以第一完成人获山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生态脆弱区水文与土壤环境研究”,入选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带头人“受损土壤系统生态修复”,入选山西“三晋英才”支持计划,入选山西省“1331”高校青年科研人员培育计划“矿区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以第一作者在Environmental Pollution、Journal of Hydrology、Hydrology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Hydrological Processes、中国环境科学、环境科学、水科学进展等SCI、EI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科学出版社专著3部,获专利5项,软件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面上一等资助项目、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以及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50余项。
目录
1 资源型地区土壤水文演变与重构
1.1 不同重构模式下的土壤水演变及影响因素
1.1.1 新构土壤含水量演变研究
1.1.2 不同重构因子对土壤饱和含水量的影响
1.1.3 不同重构因子对土壤毛管含水量的影响
1.1.4 不同重构因子对土壤田间持水量的影响
1.2 不同生态修复区的土壤水动力学特性
1.2.1 不同生态修复区非饱和带土壤水动力学特性分析
1.2.2 不同煤矸石质量含量下新构土壤水分入渗特性
1.2.3 不同煤矸石质量含量土壤水分入渗速率变化
1.3 不同重构方式下的土壤持水性及有效水性
1.3.1 不同重构方式下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1.3.2 不同重构方式下土壤比水容量
1.3.3 不同重构方式下土壤水分有效性
1.3.4 重构因子与土壤持水性间关系表征
1.4 不同保水剂施加量下土壤水文性质
1.4.1 施加保水剂对新构土壤有效水的影响
1.4.2 施加保水剂对新构土壤蒸发过程的影响
1.4.3 不同保水剂施加量下土壤水文性质变化规律
1.5 不同重构模式下的土壤结构稳定性和抗侵蚀性
1.5.1 不同重构模式下土壤团聚体特征
1.5.2 不同重构方式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变化特征
1.5.3 不同重构模式下新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特征
1.5.4 不同重构因子对土壤团聚体各参数间的影响
1.6 不同生态修复区土壤水文修复效应
1.6.1 不同生态修复区土壤导水率分析
1.6.2 不同生态修复区土壤持水能力
1.6.3 不同生态修复区土壤供水性和有效水分析
1.6.4 不同生态修复区土壤养分特征
1.6.5 各因子间关系表征
1.7 不同生态修复方式下土壤水文的植物响应
1.7.1 不同重构方式下植物生长态势差异性
1.7.2 不同重构方式下植物生长态势
本章小结
习题
2 资源型地区受损矿山生态修复
2.1 受损矿山生态修复基础理论
2.1.1 恢复生态学原理
2.1.2 系统修复理论
2.1.3 景观生态学原理
2.1.4 生态位理论
2.1.5 群落演替理论
2.1.6 生态系统稳定性理论
2.1.7 群落构建理论
2.1.8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 矿山生态修复模式
2.2.1 自然恢复
2.2.2 辅助修复
2.2.3 生态重塑
2.2.4 保育保护
2.3 受损矿山生态修复治理
2.3.1 地貌重塑
2.3.2 景观重塑
2.3.3 土壤修复
2.3.4 植被修复
2.3.5 微生物修复
2.4 受损矿山修复工程措施
2.4.1 采场生态修复
2.4.2 地裂缝生态修复
2.4.3 排土场生态修复
2.4.4 废石堆生态修复
2.4.5 矸石堆生态修复
2.4.6 工业场地生态修复
2.5 受损矿山生态修复材料
2.5.1 生态修复材料的原料
2.5.2 多源固废堆肥发酵制备生态修复材料
2.6 矸石山灭火-防复燃
2.6.1 矸石山自燃的原因
2.6.2 矸石山分区
2.6.3 矸石山灭火的原理
……
3 资源型地区污染土壤修复
4 资源型地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
5 生态脆弱区人工植被恢复及其生态效应
6 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7 黄土高原生物多样性格局与保育
8 国土空间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9 资源型地区生态系统碳密度和碳储量变化
10 山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固碳增汇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