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青羊实践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青羊实践

  • 字数: 17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 作者: 邵开泽 编
  • 出版日期: 2024-11-0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isbn: 9787513096393
  • 页数: 192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面对当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存在的痛点、难点,成都市青羊区构建以“典型事件”为载体的评价体系,其过程包括“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形成档案”,旨在发掘学生成长中的“典型事件”,赋予学生更大评价主权,推动从“筛选式”评价向“滋养型”评价的转变,强调学生的内在体验与全面成长。本书从理念视角针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了系统的历史回顾、政策研究、文献研究、模式研究,从实践层面总结了成都市青羊区以“典型事件”为核心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实施及其成效。通过真实案例的深入分析,探讨了这一体系的示范作用与借鉴价值。
本书为区域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实践探索,可作为中小学管理人员、一线教师及高校相关研究人员参考用书。
目录
第一章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历史回顾
第一节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误区
第三节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难题
一、如何将分立性的评价结果整合以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如何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相融合
三、如何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中高考招生录取中真正发挥作用
第四节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取向
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校本化实施层面应以育人为主
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应与招生录取实现有效对接
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选拔功能的实现应发挥招生录取学校的主体作用
第二章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政策研究
第一节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政策演进
一、孕育探索阶段:2002年以前
二、初步实施阶段:2002-2013年
三、深入推进阶段:2014年至今
第二节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政策分析
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破”与“立”之间寻求立身之道
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由基础教育向高等教育扩展
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由主观判断向客观记录转化
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由重“选拔”向重“育人”转变
五、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由“形式主义”向实用主义转化
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由“无保障”向逐步完善进化
第三节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政策走向
一、实现制度间的融通
二、加强区域联动机制
三、优化评价系统建设
四、提升主体评价能力
五、健全评价保障机制
第三章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文献研究
第一节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涵研究
第二节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功能定位研究
第三节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关研究
第四节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研究
第五节 综合素质与核心素养的关系研究
第六节 现代信息技术赋能下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第四章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模式研究
第一节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常见评价模式
一、基于标准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式
二、基于适应性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式
三、基于事件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式
第二节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式的实践应用
一、基于标准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式实践
二、基于适应性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式实践
三、基于事件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式实践
第五章 青羊区基于典型事件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
第一节 青羊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起步时期(1994-2013年)
二、探索实践时期(2014-2019年)
第二节 青羊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痛点和难点
一、评价理念片面,亟须更新
二、评价过程烦琐,流于形式
三、评价系统效能不足,数据使用不充分
四、评价结果应用不足,公信力不高
第三节 基于典型事件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
一、基于典型事件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涵特征
二、基于典型事件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价值导向
第六章 青羊区基于典型事件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
第一节 基于典型事件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
一、构建思路
二、评价体系
三、保障体系
第二节 基于典型事件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实践推进
一、典型事件的确定
二、评价平台的建设
三、标签分析的算法设计
四、选取试点学校开展实践运行
第七章 青羊区基于典型事件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用及成效
第一节 基于典型事件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应用
一、成都市金沙小学
二、成都市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学校
第二节 基于典型事件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成效
一、学校层面的成效
二、教师层面的成效
三、学生层面的成效
四、家长层面的成效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