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当代中国农村地权结构研究

当代中国农村地权结构研究

  • 字数: 400
  • 出版社: 高等教育
  • 作者: 熊万胜|
  • 商品条码: 9787040624540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64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74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的是为适应当前大规模土地流转的现 实,在集体所有制的条件下如何促进提升农村地权 的稳定性,从而既稳定集体土地所有制,又发挥出 农村土地的生产力,还能保护好农民和其他经营主 体的基本权益。 在各类农村土地中,本书重点研究的是农用地 ,比较详细地梳理了关于农用地的国家、集体和个 人之间地权关系的现状。在资料梳理过程中,本书 所内涵的核心假设是:地权的稳定性有两个层面: 宏观的体系化地权结构的稳定性和微观主体的地权 权能的稳定性。本书的思路是通过宏观和微观层面 的互构,将整体体系的稳态与微观主体的地权稳定 性同时建立起来。这个互构过程的核心内容是优化 三种体系性的地权结构:权力结构、权能结构和权 属结构。 本书适合关注我国土地制度问题、农业组织问 题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人员或决策参与人员阅读 。
作者简介
熊万胜,1972年生,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担任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奉贤区乡村治理研究会会长、浙江红船干部学院社会发展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理事,民政部第三届全国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专家委员会专家,入选教育部全国教育扶贫和乡村振兴专家人才库。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在《社会学研究》等权威刊物上发表多篇。主要著作有:《体系:对我国粮食市场秩序的结构性解释》《农民合作的新前景》等。
目录
第一章 问题与路径 第一节 中国农村地权的稳定性难题 第二节 稳定农地地权的历史经验和当代努力 第三节 研究思路 第四节 研究设计 第二章 分析框架:地权视角与地权结构 第一节 地权视角与地权结构的复合性 第二节 权力结构:治权、身份权与产权 第三节 权能结构: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 第四节 经营权的权属结构:四种经营权的区分 第三章 农村地权结构中的国家 第一节 农用地所有权在国家和集体之间的分配 第二节 国家对集体土地的治权 第三节 国家对非耕地的治权:以林地为例 第四章 农村地权结构中的农民集体 第一节 各类农民集体的数量 第二节 地权权力结构中的农民集体 第三节 农民集体所有权权能的差异性 第五章 农村地权结构中的个人 第一节 农民、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 第二节 农户家庭承包和实际经营的农用地面积 第三节 农户对承包地的地权 第四节 新型经营主体的地权 第六章 激进的农地规模化过程 第一节 当前的农地激进规模化现象及其基本解释 第二节 “三个集中”“三化同步”与“新时代拐点” 第三节 政府推动的治理性农业转型 第四节 农地集中与经营分散的并存 第七章 当代地权结构中的集体所有权权能 第一节 权能结构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探索集体所有权权能的实现机制 第三节 建立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之间的均势 第四节 集体经营权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空间 第八章 当代地权结构中的家庭经营制度 第一节 地权结构中的家庭经营制度 第二节 趋于适度规模状态的家庭经营 第三节 小农对接大市场的小农方式 第四节 小农对接大国家的中国模式 第九章 当代中国农民的地权认知结构 第一节 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四三二”格局 第二节 以河南和浙江为主要地区的问卷与分析 第十章 结论:让地权实践决定地权结构 第一节 地权实践决定地权结构 第二节 可以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希望把面上的基本情况搞清楚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