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2023·北京文艺论坛”论文集

“2023·北京文艺论坛”论文集

  • 字数: 160
  • 出版社: 广西师大
  • 作者: 编者: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商品条码: 9787559876850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4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北京文联常设重点项目”北京文艺论坛“2023年度的文章结集,该论坛集中反映了北京文艺发展的状态与实绩。本书包含两部分,首先是年度论坛”传承与发展:新时代北京文艺的文化使命“,与会学者从各个门类总结与展望了北京文艺的过去与未来,也就是题眼”传承与发展“,赋予北京文艺庄严的文化使命;其次是关于北京建成”演艺之都“的研讨,与会学者结合理论与实际,探讨了北京完成这一具体文化使命的优势与策略。
作者简介
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于1950年,是中共北京市委领导的由全市各文学艺术家协会、各区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市属的产业(局)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组成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文艺界的桥梁和纽带。
精彩导读
在讨论新北京作家群写作的问题意识和视野之前,首先需要对新北京作家群做稍微严格一点的界定。 目前对新北京作家群的认定基于两点区别。 第一点是区别于“旧北京作家群”,这里面临的问题是所谓新北京作家群写作: 空间、视野和问题 5的“旧北京作家群”也是一个宽泛且模糊的指认,一些批评家将这一群体上溯到了民国时期的“京派”,并根据时间顺序将老舍、邓友梅、刘心武、叶广芩、王小波、史铁生、刘恒等都囊括在内。 新北京作家群则指的是一批出生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九十年代这三个代际的作家群体。 第二点是在谈到“旧北京作家群”的时候,往往会强调“出生在北京的作家以北京话写北京发生的故事”这一点,而对新北京作家群的写作则没有这么严格的要求。 从《北京文学》 “新北京作家群”专栏发表的作品来看,既有出生于北京的作家,也有出生于外地的作家;语言上偶有北京方言,但大多是一种标准的普通话写作;内容上既写在北京的故事,也写在外地发生的但与北京有一定联系的故事。 仅仅上述两点并不能凸显新北京作家群写作的特质和核心要义,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新的时间意识以及由这一时间意识所催生的新历史意识。 具体来说就是,自九十年代以来,北京的加速发展产生了全新的景观和现实,静态的空间被动态的空间代替,流动性的人口和资本使得“一切坚固的东西烟消云散了” ,政治、资本和文化在这一大体量的空间里反复搏杀,并形成一种“互相保证摧毁” 式的平衡。 新北京作家群的问题意识是,作为北京加速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同时代人对之进行同时性的书写和记录,并在这一书写和记录的过程中建构新的现实感、历史意识和价值观念。 这就是我个人对新北京作家群写作的界定。 基于以上的界定以及这些年的作品阅读,我以为新北京作家群的写作在较为宽泛的意义上呈现出四个方面的视野,这些视野既指题材、主题的选择,也包含美学和风格的倾向。
目录
第十九届北京文艺论坛 传承与发展: 新时代北京文艺的文化使命 新北京作家群写作: 空间、视野和问题 …………………… 杨庆祥 3 当下的北京文学发生了什么? ……………………………… 孟繁华 12 北京想象与文学表达………………………………………… 付秀莹 14 新时代影视创作呼唤温暖现实主义………………………… 胡智锋 17 新中国动画学派的崛起及意义……………………………… 谭 政 23 精品是如何成就的 ———以京剧《风华正茂》为例 …………………………… 邹 红 27 跨界吸收,融合创新 ………………………………………… 龚应恬 31 跨媒介剧场的悖论 ———评李建军版《阿 Q 正传》 …………………………… 彭 涛 35 戏曲: 从大众化市场到分众化市场 ………………………… 颜全毅 40当未来已来,戏剧创作者准备好了么? …………………… 林蔚然 44 新时代曲艺的青春力量……………………………………… 蒋慧明 48 当代舞蹈的新美学…………………………………………… 卿 青 53 大象无形、出奇制胜 ———舞台演艺发展趋势观察……………………………… 李 驰 58 音乐剧驻场演出的现状思考………………………………… 黄 凯 62 网络文艺如何走出始盛终衰者的怪圈……………………… 胡疆锋 66 作为方法的类型: 网络文艺类型研究的价值 ……………… 桂 琳 69 网络视听文艺的元素融合与形态创新……………………… 杨 慧 75 网络文艺的新引擎: 从数据激发创作力 …………………… 黄司祺 78 新时代的摄影之“用” ———AI 时代摄影语言的应用前景展望 ………………… 唐东平 82 当代书法的返本开新之路…………………………………… 邓宝剑 97 民俗艺术的当代传承与地方表达…………………………… 刘先福 100 以“新”提“质”: 新的时代背景下艺术产业升级迭代问题研究 ……………………………………………………………… 张朝霞 105 沉浸式戏剧与城市发展……………………………………… 孙 亮 109 “创新中国”形象,文明古国的时代焕新 …………………… 张 铮 113 演艺新空间的聚合表达 ———也谈传统文化在演艺领域内的创造性转化………… 郭 嘉 116 AIGC 时代的人机共创内容生产新模式 …………………… 陈娴颖 120 网络文艺就是青年文艺……………………………………… 许苗苗 127 智媒时代影像传播助力文化传承…………………………… 张慧瑜 133 2新媒体文艺研究为什么要关注软件………………………… 秦兰珺 140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之反思……………………… 祝鹏程 145 形象学路径与中国古典文艺的当代转化…………………… 白惠元 153 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艺术产业研究委员会成立大会 暨北京演艺之都发展研讨会 演艺未来时态: IP 与 AI 的双向奔赴与双向提升 ………… 金元浦 159 文艺小镇集群联动赋能首都文化副中心建设……………… 冯 巍 164 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人文经济学观察……………………… 魏鹏举 168 时空接轨: 构建富有意义的“演艺”生活世界 ———基于北京副中心打造演艺产业集聚区的思考……… 秦 勇 176 北京推进“演艺之都”建设的内涵思考 …………………… 胡 娜 187 再造与链接: 以“文化大院”构建乡村内源型演艺业态的路径 ……………………………………………………………… 丛志强 193 演艺小镇建设进展及发展思路……………………………… 古 剑 198 数字演艺发展与通州演艺产业……………………………… 庹祖海 202 数字为善: 新视听高质量发展的社会责任 ………………… 王子琪 206 短视频塑造文旅新业态的机制与路径……………………… 白晓晴 210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