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粤剧曲体研究-广东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粤剧曲体研究-广东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 字数: 250
  • 出版社: 中山大学
  • 作者: 孔庆夫|
  • 商品条码: 9787306080943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6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一部戏曲史就是一部戏 曲曲体的形成、变革与发展 史。 以剧种音乐作为研究对 象,除了要研究该音乐对象 的“内部本体”问题,还要研 究形成该“内部本体”的诸多 外部客观环境与条件。外部 环境对剧种音乐“内部本体” 的形成、发展和变革具有极 大的制约、影响或推动作用 。 本书拟从粤地地理环境 结构(地—人—音)、粤剧发 展历史(商—戏—行—班)、 粤人观剧习俗(爱—禁—杀— 默)、粤语九声音韵(腔格— 调值—创腔逻辑)等不同的 角度,来论述粤剧曲体的形 成、发展、结构、特点与具 体唱段的“字—腔”关系。
作者简介
孔庆夫,湖北荆州人,本科、硕士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一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师从宋俊华教授,获得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山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理论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持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社会科学规划、湖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广东省课程思政建设改革、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等科研项目十余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四项。 在《新华文摘》《文艺研究》《戏曲研究》《戏曲艺术》《文化遗产》《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广西民族研究》《广西社会科学》《星海音乐学院学报》《黄钟》等学术刊物,以及《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等报纸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荣获第八届“王国维戏曲论文奖”三等奖(2019)、广东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20)、广东省“教学改革课程思政优秀示范案例”一等奖(2020)等。 现研究方向:粤剧音乐、戏曲音乐、音乐文化遗产。
目录
第一章 广东戏曲音乐地理图谱与“地—人—音”关系 第一节 中国音乐地理学与广东戏曲音乐地理 第二节 “六岭”:粤地戏曲音乐传播的天然屏障 第三节 “四江”:粤地戏曲音乐传播的天然通道 第四节 粤地戏曲音乐中的“地—人—音”关系 第二章 “商—戏—行—班”与粤剧曲体的交融演进 第一节 商帮入粤:明清时期粤剧发展的核心动力 第二节 戏班入粤:粤剧多曲体声腔结构形成的直接原因 第三节 行会成立:粤剧从“禁止”到“中兴”的组织保证 第四节 班社培养:粤剧从“中兴”到“兴盛”的基础结构 第三章 “爱—禁—杀—默”与粤剧发展的悲欢离合 第一节 爱:粤民好戏 第二节 禁:粤地官府对粤地演剧的主体态度 第三节 杀:李文茂事件之后 第四节 默:禁令松弛、官民共赏与粤剧“中兴” 第四章 “腔格—调值—创腔逻辑”与粤剧曲体的声腔结构 第一节 腔格:依字与不依字的三种形态 第二节 调值:粤语(广州话)九声的调值结构 第三节 创腔逻辑:戏曲声腔螺旋形的字腔发展 第五章 “调式—板式—腔式—曲牌”与粤剧多曲体声腔特点 第一节 调式变体:“欢苦音”与粤剧“乙凡音”的中立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 板式论疑:“散—慢—中—快—散”的声腔结构 第三节 腔式形态:“南北线梆子腔”与“粤剧梆子腔”的形态衍生 第四节 曲牌传承:“移植—变体—吸收—坚守”的文化承递 第六章 粤剧多曲体声腔形态与粤语九声“字—腔”关系 第一节 粤剧梆子唱段的“字—腔”关系 第二节 粤剧二黄唱段的“字—腔”关系 第三节 粤剧南音唱段的“字—腔”关系 第四节 粤剧木鱼唱段的“字—腔”关系 第五节 粤剧龙舟唱段的“字—腔”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