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唐代百戏演艺研究

唐代百戏演艺研究

  • 字数: 366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张裕涵|
  • 商品条码: 9787522743998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86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1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百戏历经先秦、两汉、 魏晋南北朝数千年变迁,及 至唐时,由分化走向繁荣, 演出内容不断增修扩充,举 凡俳优、俗乐乐舞、杂技幻 术皆被划归其范畴之内,在 唐代的文艺娱乐活动中占据 绝对主导地位,对唐人的影 响跨越阶层,是中国演剧史 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然 而,唐代百戏作为一种“俗” 的文艺样式而存在,相关资 料并未被系统地辑录梳理, 而是散落于两唐书、《全唐 诗》、《全唐文》、敦煌文 书、各类笔记小说以及敦煌 壁画、墓葬乐俑等百戏文物 之中,这些散见史料是百戏 在唐代发展的重要史证。本 书通过对散见文献、文物资 料的系统梳理整合,还原唐 代百戏演出的整体情貌,深 刻揭示唐代百戏发展的内在 动因。
作者简介
张裕涵,1989年生,山西沁源人,中共党员。艺术学博士。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戏曲史、戏曲文物。山西师范大学校内高层次人才。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项,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1项,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文化遗产》《励耘学刊》《中华戏曲》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数篇。论文《唐代丧葬仪式演艺用乐考》获山西省第十三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优秀奖、2022年度山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百部(篇)工程”二等奖。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相关研究成果述评 第一章 百戏的沿革与繁荣背景 第一节 百戏溯源 第二节 唐代百戏繁盛背景 第二章 唐代百戏演出类型 第一节 歌舞戏类 第二节 俳优杂戏类 第三节 乐舞类百戏 第四节 幻术杂技类 第五节 个案研究:韩休墓乐舞壁画演出类型考辩 第三章 唐代百戏管理机构 第一节 初盛唐时期百戏管理机构——太常寺 第二节 中晚唐时期百戏管理机构——教坊 第三节 教坊的演出形态与演出场合 第四节 梨园 第四章 礼俗活动与百戏演出 第一节 丧葬仪式与百戏演出 第二节 婚嫁寿诞中的百戏演出 第三节 岁时节日民俗中的百戏演出 第五章 宗教信仰活动下的百戏演出 第一节 混合型宗教信仰与百戏 第二节 制度型宗教信仰与百戏 第六章 观演关系 第一节 百戏演出场所流变 第二节 百戏观演空间 第三节 百戏观演活动之运作 第四节 百戏观演商业化的影响 结语 附录 唐代乐舞文物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