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城乡均衡(县域经济产业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之路)

城乡均衡(县域经济产业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之路)

  • 字数: 238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朱云|
  • 商品条码: 9787522743479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6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作为乡村与城市互为关 联的城镇化要素,农民县域 城镇化实践深刻受到产业基 础的影响,农民家庭的劳动 力配置、资源配置、家庭发 展目标是其中的关键要素。 从产业基础的性质看,产业 基础是基于县域产业中的传 统社会结构的一种内发,其 虽然受到外部市场经济的影 响,但是由于产业基础扎根 ,乡村社会结构并未受到市 场经济冲击,依托这一产业 基础,乡村生产生活秩序未 被冲击,并进一步增加了经 济剩余和建构了非农产业体 系。在这一背景下,县域经 济—社会系统才能够以均衡 的生产体系实现农民县域城 镇化的目标,同时扩大市场 内需和推动国家基层社会现 代化转型。
作者简介
朱云,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主持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国党建研究会项目各一项,在CSSCI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撰写咨政报告获省委有关部门、中央有关部门采用,获中央领导批示。近年来在全国16省份30余县域调研超过600天,多次赴基层宣讲。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既有研究爬梳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分析框架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田野工作 第五节 核心概念与篇章结构 第二章 乡村产业发展进程中的城镇化实践 第一节 乡村产业与乡村社会变迁 第二节 乡村产业发展进程中的城镇化实践 第三节 农民城镇化主体实践与城乡关系重构 第三章 工业型乡村的农民城镇化实践机制 第节 发达的工业资源与社会结构的现代化 第二节 “离土不离乡” 第三节 自发的城镇扩张与农民家庭独立性融入 第四章 半工半农型乡村的农民城镇化实践机制 第一节 工耕结合的生产体系与扩大的熟人社会结构 第二节 “不离土且不离乡” 第三节 两栖流动的城乡社会与农民家庭半依附性融入 第五章 传统农业型乡村的农民城镇化实践机制 第一节 去工业化生产与被消解的乡土社会结构 第二节 “离土且离乡” 第三节 乡村与农民家庭高依附性融入 第六章 县城城镇化实践与城乡一体化构建 第一节 县域城镇化与“经济系统一社会系统”关系的逻辑转换 第二节 中西部地区县域城镇化面临的问题 第三节 县域城镇化策略:家计重构下的农民家庭城镇化融入 第七章 总结与讨论 第一节 理论思考:乡村产业化发展与农民县域城镇化机理关系 第二节 基层社会现代化与中国县域城镇化道路走向 第三节 产业基础视角下的县域城镇化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