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活的鲁迅”

“活的鲁迅”

  • 字数: 280
  •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
  • 作者: 傅学敏|
  • 商品条码: 9787507856958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5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鲁迅影像是传播鲁迅精神、丰富鲁迅文化的重 要方式,是现代社会与鲁迅对话的重要途径。它超 越了孤立的文本解读,呈现出与时代的紧密联系。 不断叠加的时代话语、繁复的艺术生产环节、丰富 的传播交流媒介,使鲁迅作品走出书斋,成为具有 当代性的“活的鲁迅”。本书从历时性角度全面梳 理鲁迅影像的发展历程,将鲁迅影像置于中国现代 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艺术发展的整体格局 中,探索各种社会力量在鲁迅影像中的话语建构及 制衡,进而思考经典文学作为现代文化资源的实现 途径及当代价值。 本书深度挖掘鲁迅影像的时代对话与文化传承 ,全景展现鲁迅精神的当代活力,是理解鲁迅文化 现代意义与价值的必读之作。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鲁迅影像的文化语境 第一节 “民族魂”与鲁迅影像的生成 一、国民性:《阿Q正传》的改编 二、民族魂:成为主角的“鲁迅” 三、通俗化:越剧《祥林嫂》的成功 第二节 “新电影”与“新中国”意识形态建构 一、国产电影:进行社会主义教育 二、电影《祝福》:“很早很早以前” 三、《鲁迅生平》:“人民史观”立场 第三节 “拨乱反正”与“人间鲁迅”的重构 一、启蒙时代:知识分子群像登场 二、传记影像:“无情未必真豪杰” 三、思想解放:艺术形式多样化 第四节 “后经典时期”与多元化鲁迅影像 一、文化多元催生多样性 二、主体意识驱动创新性 三、对话互动凸显当代性 第二章  形象与话语的纠缠:鲁迅形象的塑造 第一节 形象话语的历史变迁 一、“革命鲁迅” 二、“孤独鲁迅” 三、“先锋鲁迅” 四、“大众鲁迅” 第二节 话语主体的权力建构 一、政党力量的主宰性 二、学界话语的学理性 三、文艺表达的柔软度 四、商业资本的市场化 第三节 形象话语的价值体现 一、话语真实:知识与想象的共同体 二、话语力量:强弱互补的构成体系 三、话语稳定:历史性与当代性的融合 第三章  忠实与创新:影像重构的两难处境 第一节  理论困境:忠实性与创造性的平衡 一、忠实是客观的吗? 二、忠实是衡量改编的唯一标准吗? 三、“我注六经”:改编理念的突破 第二节  视觉转化:文字到影像的信息传达 一、强化戏剧冲突 二、影音元素的心理显现 三、重叠交错的叙事策略 第三节  视觉艺术:再度创作的精神延承 一、导演艺术:解码者与编码者 二、表演艺术:表现力与舞台魅力 三、技术辅助:视听元素的叙事张力 第四章  批评与传播:鲁迅影像的社会影响 第一节 鲁迅影像的传播特色 一、政令性普及主导价值 二、民间性丰富媒介呈现 三、市场性导入商业运作 第二节  经典生产的文化热点 一、图文并茂的新闻盛宴 二、鲁迅影像的“穿越、热议、玩火” 第三节 社会评价的共识形成 一、业界:文艺奖项 二、受众:信息反馈 三、学界:文艺批评 结语 参考书目 附录 致谢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