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大河走泥:黄河水画法十二式

大河走泥:黄河水画法十二式

  • 字数: 280
  • 出版社: 陕西人民
  • 作者: 解安宁|
  • 商品条码: 9787224154177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71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1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黄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符号,因地理状貌 的差异而呈现出丰富多变的水流形态,法是依河然 产的形状、波纹起伏变化,以中国画传统笔墨为根 ,以笔其骨骼结构。“黄河法式”是作者解安宁结 合古今画家的优秀成果反复揣摩提炼,运中国画的 笔墨形式,以线条的粗细、宽窄变化及墨的湿、浓 淡、枯焦等形式,线与线与点、线与然造化与传统 程式,依其态远近、虚实等相结合,依其情势探索 出黄河的多种形态的画法。
作者简介
解安宁,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主席,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澳门画院副院长,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基础教学美育教学指导专委会委员,陕西省教学名师,西安市政协委员,西安交通大学九三学社城市学院支社主委,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
目录
第一章 黄河文化发展演变 第一节 黄河概况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是“中华民族之河”“母亲之河”“图腾之河”,是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的象征,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维系中华儿女生生不息的血脉和摇篮。 第二节 古人眼中的黄河 黄河文明与悠久的华夏历史交集融合。 第二章 黄河水法述略 第一节 历代水法发展演变概略 第二节 黄河水法形态分析 第三章 黄河水法十二式 第一节 黄河瀑布 黄河地处秦晋大峡谷中段偏南的陕西宜川和山西吉县之间。 第二节 黄河滈流 “滈流”形态的水域即黄河瀑布下游的十里龙槽,尤其黄河瀑布刚落龙槽的三五里地域。 第三节 黄河逆流 黄河逆流现象多出现于河床地质结构复杂,特别是在凹凸起伏较大的河床地带。 第四节 黄河湍流 黄河湍流是在急流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打转转的漩涡流和少量的滃泪现象,有时也因季节雨量致水质、密度不同也有纹理之变化。 第五节 黄河激流 黄河激流水态现象,在陕西北部绥德东边的吴堡县及山西碛口镇之间这一带的黄河水域,主要是典型的激流形态。 第六节 黄河渝流 “黄河渝流”的形态,多在水深且暗礁分布密集,水位坡降不大的缓流地带。 第七节 黄河急流 “黄河急流”,主要分布于水位落差大、河道狭窄水流量也大的区域,像韩城的禹门口一带是急流的典型形态。 第八节 黄河涌流 与渝流相近,只是水面起伏的棱角体块大于渝流水面的起伏,有涌、湄、掀、推的前行之态,由于掀推的感觉,是被推的水团与推之水流有反扑式浪花现象。 第九节 黄河湾流 黄河九曲十八弯,黄河转弯流动现象是黄河水流形态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又是画面表现深远的最佳选择角度。 第十节 黄河泥流 泥流现象一般是在夏季暴雨过后,支流混杂大量泥沙汇入主干河道,又因河道流域狭窄,水位高深,流动速度急驰,在汹涌向前的流动的过程中,造成了黄河表层水面的如土沙翻动般丰富起伏。 第十一节 黄河滩流 黄河流域河面跨度最宽的部分,水面比较平静,流动速度也相对缓慢。 第十二节 黄河远流 “远流之象”“见势不见质”是表现的基本理念,表现出一种清幽静谧、恬淡之美。 第四章 黄河题材作品 后 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