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明清白话文献与吴语语法

明清白话文献与吴语语法

  • 字数: 1045
  • 出版社: 浙江大学
  • 作者: 崔山佳|
  • 商品条码: 9787308254960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716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1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明清白话文献与现代吴语的语法研究各自都取 得了丰硕成果,但把两者结合起来的研究成果则相 对薄弱。本书主要研究吴语语法的历时演变,细致 考察明清白话小说、戏曲的语法现象,充分利用传 教士文献、契约文书等,并与其他方言、南方民族 语言、海外华人社区方言等进行共时比较。与同类 成果相比,本书稿有如下几点特点:(1)理论色彩 浓厚:如类型学、语法化、认知语言学、接触语言 学等理论。(2)纠正了一些错误认识:对瑞典著名 汉学家高本汉认为“为因”等明代白话小说中使用 的词语在《红楼梦》中已消失,进行了更正补充。 (3)充分挖掘新事实:比如明清白话文献的一些拟 声词,但音未明,本书进行了补充。
作者简介
崔山佳,浙江财经大学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语言学会会员,主要从事近代汉语与方言研究。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5项,正主持省级课题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出版专著7部:《近代汉语语法历史考察》(崇文书局,2004)、《近代汉语词汇论稿》(巴蜀书社,2006)、《宁波方言词语考释》(巴蜀书社,2007)、《现代汉语“潜显”现象研究》(巴蜀书社,2008)、《近代汉语动词重叠专题研究》(巴蜀书社,2011)、《汉语欧化语法现象专题研究》(巴蜀书社,2013)、《汉语语法历时与共时比较研究》(语文出版社,2015)。在《中国语文》《语言学论丛》《中国语言学报》《古汉语研究》《语言研究》等发表论文230余篇。
目录
一 绪论 (一)引言 (二)近代汉语研究取得辉煌成就 (三)吴语语法研究逐步走向深入 (四)学术价值 (五)应用价值 (六)主要目标 (七)思路方法 (八)特色与创新 二 人称代词加前缀 (一)晚唐五代白话文献的“是”+人称代词 (二)明清白话文献的“是/自/贼”+人称代词 (三)现代吴语的“是/自”+人称代词 (四)徽语与客家话等的“是”“等”+人称代词 (五)古今比较 三 “数量+生” (一)引言 (二)近代汉语的“数量+生” (三)清末传教士文献的“数量+生” (四)现代吴语的“数量+生” (五)“数量+生”的性质与功能 (六)古今比较 四 “数量+头” (一)引言 (二)近代汉语的“数量+头” (三)现代吴语的“数量+头” (四)其他方言的“数量+头” (五)古今比较 (六)余论 五 XX+动 (一)明清文献的“XX+动” (二)清末传教士文献的“XX+动” (三)现代吴语的“XX+动” (四)其他方言的“XX+动” (五)“XX+起” (六)古今比较 六 动词“V介一V”“V介V”重叠 (一)引言 (二)近代汉语的“V了一V”“V得/的一V”“V上一V”等 (三)明清白话文献的“V介一V”“V介V(看)” (四)清末传教士文献的“V个V”“V个一V” (五)关于“V介一V”后一“V”的性质 (六)现代吴语的“V介一V”“V介V” (七)古今比较 七 双音节动词“VP—VP”重叠 (一)近代汉语的“VP—VP” (二)近代汉语“VP—VP”的变式 (三)现代方言的“VP—VP” (四)古今比较 八 动词重叠+尝试助词 (一)明清白话文献的“VV看”与“V—V看” (二)清代白话文献的“V—V瞧”与“VV瞧” (三)《官话问答便语》与清末传教士文献的“VV看”与“VV相” (四)现代吴语的“VV+尝试助词” (五)其他方言的“VV+尝试助词” (六)民族语言的“VV+尝试助词” (七)古今比较 九 动词重叠带结果补语 (一)引言 …… 十 形容词“AXA”重叠 十一 数词+亲属称谓 十二 量词“爿” 十三 量词“AXA”重叠 十四 指示叹词“哪”与“喏” 十五 拟声词“□”“□” 十六 连-介词“为因” 十七 复合“来X” 十八 表“小”“框缀”与“框式结构” 十九 A+得+程度副词 二十 A/V+后置状语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