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气候变化风险评估及适应模式--以雄安新区为例/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丛书

气候变化风险评估及适应模式--以雄安新区为例/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丛书

  • 字数: 340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李国庆//朱守先|
  • 商品条码: 9787522836133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7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1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精细化气候资 料,分析雄安新区的区域气 候与极端气候事件的长期变 化趋势,从暴雨洪涝、高温 热浪和严重雾霾等几个方面 对未来气候风险进行科学分 析、评估。在评估气候变化 和极端气候事件对雄安新区 可能产生的风险的基础上, 提出雄安新区建设应对气候 变化与极端气候事件的生产 、生活、生态“三生”可持续 发展模式,以及实现雄安新 区智能技术与智慧社会“双 体系”适应模式的具体建设 路径。
目录
第一篇 雄安新区气候变化特征及风险评估 第一章 雄安新区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一 资料与方法 二 结果与分析 三 结论与讨论 第二章 雄安新区主要气象灾害特征及变化趋势 一 资料与方法 二 结果与分析 三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气候变化下雄安新区洪涝灾害的风险评估 一 资料来源与分析方法 二 洪涝灾害等级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三 气候变化下雄安新区洪涝灾害的风险评估 四 主要结论与讨论 第二篇 雄安新区气候变化影响分析:方法与实证 第四章 雄安新区洪涝灾害和高温灾害关键气象致灾因子预估研究 一 引言 二 数据与方法 三 结果分析 四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雄安新区社会重构期暴雨洪涝风险的社区分类调适 一 问题与背景:雄安新区暴雨洪涝风险分析与防范现状 二 社会调适分析的雄安新区社区类型与划分依据 三 雄安新区社区暴雨洪涝的脆弱性分析 四 雄安新区韧性社区建设的政策建议 第六章 未来情景下高温对雄安新区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一 高温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方式 二 数据与方法 三 结果分析 四 结论及应对策略 第三篇 雄安新区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双碳”策略 第七章 基于极端气候事件能源生态系统的调适与优化——以雄安新区为例 一 研究背景 二 能源生态系统的基本理论 三 雄安新区能源生态系统的实证分析 四 结论与思考 第八章 雄安新区零碳城市建设路径 一 文献综述 二 理论、方法和数据 三 零碳城市情景的模拟结果及评价 四 讨论和建议 第九章 基于结构优化演进的雄安新区碳中和路径选择 一 文献综述 二 雄安新区结构演进现状分析 三 雄安新区结构演进的碳中和目标路径分析 四 结论与思考 第四篇 雄安新区气候变化适应机制与模式 第十章 韧性城市的建设理念与实践路径 一 当前韧性城市成为应对风险的必然要求 二 韧性城市建设要妥善应对自然风险 三 社会风险是韧性城市应对的新领域 四 韧性城市建设的关键是激发修复力 第十一章 适应气候风险的韧性城市治理双体系建设——雄安新区气候风险适应模式 一 文献回顾 二 雄安新区极端气候风险评估 三 智能应灾技术体系构建 四 智慧应灾社会体系构建 五 结语 第十二章 气候变化背景下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雄安新区雨洪管理模式 一 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理念及其在雨洪管理中的应用 二 雄安新区雨洪管理的形势与气候风险预估 三 雄安新区应对极端降水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四 结语与展望 第十三章 系统韧性视角下雄安新区适应性雨洪管理策略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系统韧性与城市雨洪韧性 三 雄安新区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状态分析 四 基于系统韧性的适应性雨洪管理策略 五 结语 第十四章 气候变化背景下雄安新区雾霾事件的日常生活影响与适应策略 一 雄安新区的雾霾演化 二 雾霾事件对城市日常生活的扰动:影响机制与评价体系 三 雄安新区的日常实践雾霾脆弱性评价 四 雄安新区雾霾事件的生活适应方案 第十五章 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理念与实践 一 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的新理念 二 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的路径 三 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的重点 参考文献 本书执笔者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