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汉俄翻译中的同义转换能力研究

汉俄翻译中的同义转换能力研究

  • 字数: 251
  • 出版社: 上海外教
  • 作者: 孟霞|
  • 商品条码: 9787544679466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60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系国家社会科学规 划基金资助项目,以汉俄翻 译能力为研究对象,通过分 析言语生成机制原理明确同 义转换能力的概念并对其构 成进行了阐释,强调在翻译 能力构成中同义转换能力的 核心地位和重要意义。本书 通过建立和制定专业化的教 学模式和体系,为加强俄语 专业学生汉俄翻译能力提出 了切实的解决方案,为国内 汉俄翻译领域的研究和教学 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对译出 翻译理论的构建和俄语专业 学生汉俄翻译能力的提升起 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书适合俄语专业师生 及广大俄语翻译工作者学习 和参考。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 三、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第二节 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重点及难点 三、研究目标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框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母语→外语(A—B)和外语→母语(B—A)符号生成分析 第一节 翻译过程中的言语生成机制 第二节 翻译的言语生成思维活动分析 一、翻译方向性认识的不平衡 二、翻译的言语生成思维过程 三、语言符号转换差异之根源——心智模型与同义现象 第三章 作为语言现象的同义关系 第一节 俄罗斯学者对同义词的研究 第二节 中国学者对同义词的研究 第三节 俄罗斯学者对同义结构的研究 第四节 中国学者对同义结构的研究 第四章 同义现象、翻译模型及同义转换能力的定义与构成 第一节 同义现象与翻译模型 一、规律性对应模型与同义现象 二、情景-所指模型与同义现象 三、转换模型与同义现象 四、语义模型与同义现象 五、交际功能模型(三项式模型)与同义现象 六、翻译释意理论与同义现象 七、等值层级理论与同义现象 八、信息模型与同义现象 九、结论 第二节 同义转换能力的定义及构成 一、能力、交际能力和翻译能力的概念 二、同义转换能力的定义与构成 第五章 实现汉俄翻译同义转换的语言一言语物质保障 第一节 语言词汇同义现象 第二节 俄语中的词法同义现象 第三节 俄语中的句法同义现象 一、词组 二、句子 第四节 俄语中的言语同义现象 一、表达言语同义关系的词汇手段 二、表达言语同义关系的词组手段 三、表达言语同义关系的句子手段 四、情景同义句 第五节 关于编纂俄汉同义词词典的构想 第六章 基于同义转换能力的汉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第一节 中国汉俄翻译教学:历史与现状 一、中国俄语翻译教学的历史回顾 二、目前我国汉俄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第二节 以汉俄同义转换能力为核心的俄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翻译教学的特点 第三节 发展同义转换能力的教学条件与教学工具 第四节 未来译者同义转换能力形成的教学路径 第五节 Blackboard教学平台在汉俄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一、Blackboard教学平台与汉俄翻译类课程 二、基于Blackboard教学平台构建的《汉俄翻译》课程教学模式 三、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四、基于Blackboard教学平台的《汉俄翻译》课程教学活动原则 五、基于Blackboard教学平台的《汉俄翻译》课程教学效果 六、突发疫情对《汉俄翻译》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的检验 第六节 同义转换能力形成的教学实验描述及实验结果 一、实验设想和方法 二、实验教学结果评估标准和计算方法 三、实验教学数据分析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外文文献 中文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