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瞰视变迁:三维视角下的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

瞰视变迁:三维视角下的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

  • 字数: 312
  • 出版社: 电子工业
  • 作者: 韩力//梁一新//关兵|总主编:张立
  • 商品条码: 9787121486296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2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全球产业转移的动因较为复杂,影响和应对也 不能一概而论。我们需要从全球产业转移的发展历 程中借鉴经验和教训,从多角度剖析全球新一轮产 业转移的动因、趋势、特征,从不同维度评估产业 转移的影响,进而提出统筹应对的思考与建议。本 书将通过五篇十三章的内容对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 进行深入剖析。其中,第一篇主要总结了前四轮全 球产业转移的经验和教训,梳理了新一轮轮全球产 业转移出现的新趋势及出现这些趋势的深层次动因 。第二篇至第四篇分别从国家、区域和行业三个维 度评估了全球产业转移的影响,探索其中蕴含的机 遇并指出可能出现的挑战。第五篇从新发展格局视 角下分析新一轮产业转移,提出“一观三力”的应 对思路,即构建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全局观的同时, 增强产业竞争力、挖掘承接潜在力和扩大国际影响 力,以期能为在变局中开新局提供参考。
目录
第一篇 总体篇 第一章 以史为鉴:从全球产业转移的历史进程中借鉴经验和启示 一、全球产业转移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二、前四轮全球产业转移的动因、重点和影响 三、前四轮全球产业转移带来的几点经验启示 第二章 两个阶段: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呈现五大新趋势 一、政治化 二、多极化 三、双向化 四、绿色化 五、再垂直化 第三章 为何生变?经济、技术、政治三重维度看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动因 一、主导全球产业转移的市场基础被破坏 二、各国加大对技术资源的争夺力度 三、政治因素成为推动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重要力量 第二篇 国家篇 第四章 中国:双重身份、四种路径 一、历史回顾 二、最新进展 三、整体判断 第五章 发达经济体:产业转移的另一面“镜像” 一、美国:主导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非市场力量 二、欧洲:再工业化与去工业化的两难 三、日本及韩国: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的跟随者 第六章 新兴经济体: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受益者 一、越南:美国“友岸”供应链的最大受益者 二、墨西哥:美国“近岸”供应链的最大受益者 三、越南、墨西哥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共性问题 第三篇 区域篇 第七章 外溢或集聚?区域产业转移的量化评估 一、区域产业转移不同阶段的演变 二、分行业看我国制造业的区域转移 第八章 谁执牛耳?中西部VS墨越印 一、中西部还是墨越印,制造业转移到了哪里? 二、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面临的问题 第四篇 行业篇 第九章 人工智能:审查力度加大,内接受阻 一、转移动因:人工智能等高科技行业对华投资被迫暂缓 二、主要动向:美对华投资已出现实质性下滑,转而流向印度、越南等其他国家 三、风险判断:美主导人工智能领域的排华供应链企图对我国低端锁定但未必有效 第十章 纺织服装:时异势殊,外扩加速 一、转移动因:主动外扩与被动外迁往往交织在一起难以清晰地切割,最终影响企业决策的原因是多元的 二、主要动向:虽然出现部分“被动外迁”情况,但当前纺织产业转移仍以“主动外扩”为主 三、风险判断:存在出口订单受损等不利影响,但整体可控 第十一章 电子:因地制宜,内外同步 一、转移动因:多因素交织促进电子行业的产业转移 二、主要动向:我国电子行业的产业转移是内外同步的 三、风险判断:近期电子产业转移影响可控,但长远看仍要未雨绸缪 第十二章 新能源汽车:主动外扩,不止执黑 一、转移动因:新技术带来的新赛道改变全球产业布局 二、主要动向: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向海外拓展的同时,吸引了大量外资品牌的来华投资 三、风险判断:政治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干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出口、外扩和内接节奏 第五篇 政策篇 第十三章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对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思考与应对 一、构建推动产业有序转移的全局观,掌握好产业转移的节奏性、原则性和针对性 二、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对冲局部性外迁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挖掘内部承接产业转移的潜力,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格局 四、扩大国际影响力,增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空间布局中的主动性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