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信访的分类治理研究

信访的分类治理研究

  • 字数: 293
  • 出版社: 中国民主法制
  • 作者: 陈柏峰|
  • 商品条码: 9787516235744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2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根据上访诉求的合法性 程度,可以分为有理上访、 无理上访、商谈型上访三大 类及若干具体小类。若能建 立正确的分类原则,找到合 理的治理方法,并建立必要 的配套措施,信访渠道就可 以疏通,成为转型期社会利 益的表达渠道和商谈空间, 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信访 制度因此可以成为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组成部 分。
作者简介
陈柏峰,男,1980年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基层法治研究所所长。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政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等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传媒监督的法治》《乡村江湖》等著作。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8)、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016)、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2)、湖北省青年英才开发计划(2014);获全国十大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2017)、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017)、湖北省十大中青年法学家(2014)、教育部高校社科成果奖(2013)、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2018)、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2)等荣誉和奖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2016)、重点(2015)、青年(2009)项目及教育部(2014、2009)、霍英东基金(2012)项目。
目录
第一章 信访研究的维权与治权范式 一、上访研究的维权抗争范式 二、从维权到治理的范式转换 三、本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本书的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从信访困境到分类治理研究 一、上访的制度建设与意识形态 二、分类治理思路的提出 三、上访的分类尝试 四、分类原则与治理方法 五、结语 第三章 无理上访与基层治理 一、问题与进路 二、基层政府对无理上访的治理 三、上访治理的历史经验 四、上访治理困境:话语权与治权的流失 五、现代国家的基层治理 第四章 偏执型上访及其治理的机制 一、偏执型上访的几种典型 二、偏执型上访的特征 三、依法治访与群众工作 四、信访功能的再思考 第五章 涉诉上访的困境及其机理 一、涉诉上访问题概述 二、信访制度的出现与新中国法律传统 三、信访制度的具体运作 四、涉诉上访与法律转型 第六章 群体性涉法闹访及其法治 一、群体性涉法闹访及其特征 二、闹访群体的行为逻辑 三、政府治理闹访的逻辑 四、涉法闹访治理的法治后果 五、社会稳定与法治关系之反思 第七章 特定职业群体上访的发生机制 一、特定职业群体上访及其一般特征 二、特定职业群体的上访之路 三、基层政府的应对措施及其不良效应 四、特定职业群体上访的制度化解决困境 第八章 农地上访的种类及逻辑 一、征地纠纷的上访及其利益驱动 二、农地制度与村庄治权 三、土地纠纷与农村社会和谐 四、农用地纠纷的上访及其反馈机制 五、简短的结语 第九章 征地拆迁上访的类型与机理 一、反对征地拆迁的上访 二、征地拆迁过程中的上访 三、征地拆迁之后的上访 四、征地拆迁上访的应对 第十章 资源媒介型治理与信访机制异化 一、问题与进路 二、征地拆迁的上访故事 三、上访的性质与治理的过程 四、资源媒介型治理的机制 五、治理转型的困境与出路 第十一章 信访制度的功能及其法治化改革 一、信访制度的几种典型认识 二、信访制度的功能变迁 三、纠纷解决机制替代功能 四、法律和政策协商功能 五、社会剩余事务兜底功能 六、信访制度的法治化改革 七、结语 第十二章 新时代信访工作法治化模式 一、新时代信访工作的法治化改革 二、信访工作法治化的内涵 三、信访工作法治化的特征和模式 四、信访工作法治化模式的回应性 五、信访工作法治化模式的社会主义底色 六、结语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