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阐释与道艺

阐释与道艺

  • 字数: 226
  • 出版社: 人民文学
  • 作者: 韩伟|
  • 商品条码: 9787020190560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23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7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文艺观念的形 成与阐释密不可分。一方面 ,文艺观念是对具体文艺现 象的阐释和总结;另一方面 ,其在流变过程中也带有被 “层累”地再阐释的痕迹。古 代文艺观念的建构始终笼罩 在社会整体意识(“道”)之 下,通过阐释实践完成了“ 道”对“艺”的干预。这也是 本书以“阐释与道艺”为题的 原因。 本书试图解决三方面问 题:首先,中国古代文艺阐 释的学理基础。通过对古典 资源的挖掘,考察文艺阐释 的哲学基础、内在边界、表 现特征、构成要件、历史沿 革等方面问题。其次,让阐 释回到语言和文本。文艺阐 释的载体是具体文本和文艺 现象,通过对它们的关注, 试图避免“没有文本阐释和 阐释实践的阐释理论”的出 现。再次,“道艺”的当代境 遇。在当代中国重塑德政、 德教、美行的社会语境下, 考察传统道德体系对文艺实 践和文艺阐释的隐性渗透具 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韩伟,男,1981年生,黑龙江海伦人。201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文学院,获博士学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博士后(已出站)。现为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出版专著3部,分别是《宋代乐论研究》、《中国古代乐论思想研究》、《焦竑》,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文艺理论与批评》、《学术月刊》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青年学术骨干项目等各类项目多项。成果曾获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奖、优秀博士后学术成果奖等多项奖励。入选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获哈尔滨师范大学“优秀青年学者”、“青年学术骨干”称号。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中国古代整体性阐释的基础、边界及要件 一、整体性阐释的创构基础 二、整体性阐释的边界 三、整体性阐释的构成要件 第二章 礼乐与古代阐释空间的创构 一、礼乐与道德理性的关系 二、显性权力:礼乐营构公共空间的方式之一 三、隐性环境:礼乐营构公共空间的方式之二 四、典籍阐释:礼乐营构公共空间的方式之三 第三章 阐释与中国审美的空间意识 一、空间意识的美学发生 二、作为新兴空间的“礼” 三、“远”对礼俗空间的拓展 第四章 中国古代公共阐释的发生及面孔 一、“公共性”的文化基础 二、阐释之公共性的第一副面孔 三、阐释之公共性的第二副面孔 第五章 儒家经学与浮屠译经:中国两种阐释传统及其关系 一、儒家经学的阐释面貌 二、浮屠译经的阐释本质 三、两种阐释传统的关系及当代启示 第六章 《周易》的阐释模式及其诗学意义 一、天人模式及天人阐释 二、拟象模式与立象阐释 三、义理模式与道德阐释 第七章 中国阐释理论建构的困境与应对 一、理论阐释与话语导向 二、理论阐释与体系建构诉求 三、理论阐释与现实问题 四、理论阐释的征用疆界 第八章 巫·时间·音乐文学:中国文学发生的再阐释 一、巫文化与早期时间观念 二、时间观念的文学呈现 三、音乐文学的时间性 第九章 凤鸟与中国艺术阐释传统 一、作为艺术阐释符码的“凤鸟”信仰 二、时间艺术的痕迹 三、空间艺术的展现 四、艺术阐释的内在秘密 第十章 中国文学“言道”观的历史路径 一、文学“言道”思想的初显 二、文学“言道”的两个维度 三、“道”的下移及现实性 四、从“言道”到“载道” 第十一章 中国艺术学、美学的“艺以载道”传统 一、“艺”与“德”的历史轨迹 二、“道艺”对“道义”的超越 三、“艺”对“天道”的承载 第十二章 “载道”传统的现代进程及意义 一、“文以载道”作为基本问题的演递 二、现代文论对“载道”传统的批判重估 三、“载道”传统的现代面孔 第十三章 传统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互阐 一、实践与载道:精神的契合 二、大众话语与传统力量:古典进入现代的路径 三、“第四体系”:塑形古典资源的当代机制 四、新时代的批评前景 第十四章 古代文论观念及阐释观念的通变与当代性 一、社会意识与文论观念 二、文论观念的通变逻辑 三、传统文论观念的当代潜能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