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比较.第135辑

比较.第135辑

  • 字数: 260
  • 出版社: 中信
  • 作者: 主编吴敬琏
  • 商品条码: 9787521771602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页数: 260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比较.第135辑》开篇选取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委会对2004年三位获奖者达龙·阿西莫格鲁、西蒙·约翰逊和詹姆斯·罗宾逊学术研究的综述,不仅介绍了他们的开创性研究,还介绍了后续对制度经济学的研究,信息量非常大。围绕制度影响经济繁荣这一主题选取的其他稿子,比如碳税制度(碳价格)对碳排放的影响,土地制度对土地开发的影响,养老金制度对养老体系可持续的影响等,均从不同的侧面印证了制度的重要影响。
作者简介
主编吴敬琏,是中国经济学界的泰斗,当代中国杰出经济学家、著名市场经济学者、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务院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历届总理的座上宾。
精彩导读
制度的形成及其对经济繁荣的影响 全球人口中最贫困的50%仅拥有总收入的10%的净财富,这主要来自国家之间的差异,在全球收入不平等中约占三分之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贫穷国家会逐渐赶上富裕国家。该理论预测与国家之间如此巨大且持续存在的差距严重不符,我们并未观察到各国的人均收入水平有此类收敛现象。 事实上,其他条件并不相同。在投资、人口增长、人力资本积累和生产率等影响收入与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上,贫穷国家与富裕国家都存在差异。另外,它们的制度也相差悬殊,这些人为制造的约束包括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它们塑造了经济与政治领域的相互作用,被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思(Douglass North)等诸多学者视为决定经济繁荣的基本因素。 为什么贫穷国家不直接照搬富裕国家的经验,逐渐缩小差距呢?今年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达龙·阿西莫格鲁、西蒙·约翰逊与詹姆斯·罗宾逊的研究有助于回答这一关键问题。总体而言,他们的核心思想是各国的财富水平在根本上取决于政治制度,也就是说,存在一系列层级式的制度,政治制度影响着经济制度,经济制度又影响着经济表现。 具体而言,这三位获奖者的研究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为什么有的国家采纳了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制度,而有的国家没有采纳此类制度,进而大大增进了我们对各国收入水平不趋于收敛的理解。 概括来说,他们的学术贡献包含两个方面。其一,这三位学者在定量评估制度对经济繁荣的作用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完成了方法上相当复杂、经验分析上相当困难的研究任务。其二,他们的理论成果显著推动了关于政治制度为何以及在何种情况下会发生变革的研究。他们的贡献既包含实质性的回答,也涉及新颖的分析方法。 制度与繁荣 确认经济制度与经济繁荣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归根到底,任何给定时间、地点的制度结构都是由纷繁芜杂的历史进程塑造的,同时反映了当权者为实现特定经济成就所做的有意识选择。换句话说,制度具有内生性。关于如何对经济制度做概念化分析以及如何测度,并没有公认的看法。 而由于数据的限制,系统性地测度它们的历史演化甚至更为困难。在两篇开创性的论文中,三位获奖者极大地推进了对经济制度影响经济繁荣的相关研究(Acemoglu,Johnson,and Robinson,2001,2002)。尤其是,他们采用了一种基于设计的或者说准实验性质的研究方法,把欧洲国家推行殖民主义的实践作为“自然实验”。 在此过程中,三位获奖者实证考察了殖民地策略选择对后续经济发展的重要且持久的作用。他们的研究设计(research design)围绕如下假设:由殖民列强建立或特意维持的制度对延续至今的政治与经济制度产生了持续影响。也就是说,在如今的许多低收入国家看到的制度类型——包容性制度或攫取性制度——可以部分归因于(在某些地方从数百年之前开始的)殖民者出于自身利益对当地制度的塑造。此外,对殖民者有利的制度选择又取决于殖民地的某些初始条件。关键在于,决定制度类型的这些初始条件是预先给定的,从而给考察制度对经济繁荣的影响提供了准实验性质的差异,包括同一个殖民国家统治的不同殖民地。 三位获奖者的研究(2001,2002)指出,殖民地历史对长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他们得出的证据还显示,殖民者采纳的制度类型是关键的作用机制,尽管制度类型对收入的确切影响仍很难量化。 制度持久性与制度变革 制度本质上都有持久性。当然,一个国家的制度有时确实会发生改变,不同国家的制度也各不相同。例如,私人财产权利之类的经济制度在某些国家有明确的界定和执行,但在另一些国家则不然。政治家所受的约束之类的政治制度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也相差悬殊,某些地方通过自由和普遍选举来制约政治领导人,其他一些地方则以压迫性与缺乏制约的威权制度来维持统治。 三位获奖者通过一系列论文,帮助我们从理论上理解了促进经济增长的制度为什么会被采纳或不被采纳。他们的一般模型得出的一个关键启示是,政治统治者有时会选择从社会福利角度来看缺乏效率的制度,将之作为从民众那里抽取资源的手段。此类制度一经实施,就会因为潜在的承诺问题而持续存在。也就是说,由“精英”群体(或专制统治者)做出的改革经济制度、提升福利水平的承诺往往不可信,因为精英群体有事后反悔的激励。与之类似,主张制度改革的人做出的承诺也不可信,即便他们愿意给答应和平推进改革的现有精英群体做出补偿,但在这些人放弃权力之后,补偿的激励就消失了。政治上的强势群体同样不愿意推行哪怕可以改善福利水平的制度改革,因为他们担心后续的制度变化会带来失去权力的风险。 三位获奖者的研究不仅构筑了理论基础,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攫取性经济制度和独裁统治往往会持续存在,还指出了改革可能出现的若干条件。这些理论成果激发了经济学领域的一大批经验研究文献,以及政治学领域对有助于民主化的经济结构的相关研究。例如,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分配冲突”——三位获奖者的理论模型中的一个核心假设——确实是若干国家民主转型时期的共同特征。另外,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民主改革会在暂时的负面冲击之后发生,并更容易在大规模民众动员的情况下出现,这些都符合三位获奖者的一般理论模型的预测。最后,他们的研究极大地削弱了“现代化理论”的逻辑与经验基础,该理论认为社会经济发展最终会促进民主化进程。
目录
制度的形成及其对经济繁荣的影响: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学术背景介绍 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委会 全球能源挑战的经济学分析 迈克尔·格林斯通 日本社会保障制度及其问题 八田达夫 加密货币的兴衰:未来的三条路径 乔尔·塞利格曼 建设中国的碳经济:关键约束、行动原则与有效举措 郑新业 宋枫 郭伯威 法律渊源、土地产权与全球人地关系变迁:基于2000—2020年的时空分析 张雨迪 田莉 杨鑫 马俊榕 创新研究中的专利引用数据:专利实践与研究综述 李季 史冬波 周斯凡 薛澜 从智利计划到新自由主义的衰落 郦菁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