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广西藤县中和窑址调查报告

广西藤县中和窑址调查报告

  • 字数: 360
  • 出版社: 上海古籍
  • 作者: 编者: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上海城建职业学院//藤县博物馆|
  • 商品条码: 9787573214331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2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2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2021年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系、广西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藤县博物馆及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对中和窑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对相关标本进行了科技检测,本书为基于广西藤县中和窑田野调查撰写的调查报告。中和窑为烧造青白色瓷器的古代民窑窑址,位于广西藤县藤州镇中和村。中和窑约建于宋代,至元代而废弃。烧造的瓷器用于外销,瓷器种类繁多,几乎涵盖所有日常用品,所产瓷器细腻洁白,胎骨薄而坚硬,品质上乘。中和窑的田野调查,弥补了广西北流河流域青白瓷烧造的空白,为探索宋元时期窑业技术传播及陶瓷外销提供了新的材料。
作者简介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前身是1973年成立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2006年更名为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是广西唯一同时具有考古发掘单位资质和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的文物机构。
目录
广西中和窑 1 第一章 绪论 3 第一节 藤县历史沿革与生态环境 3 一、藤县历史沿革 3 二、中和窑址所在藤县及周边生态环境 4 第二节 中和窑历年工作概况 5 第三节 广西北流河流域瓷窑址考古工作思路与规划 6 一、本次考古工作的基本思路、目的与内容 6 二、本次考古工作的背景 8 第二章 窑址调查概况 23 1.Y1 黎山口 24 2.Y2 蚊子竹根 25 3.Y3 底村山背 27 4.Y4 水鸡冲 30 5.Y5平岭头 32 6.Y6罗位顶 35 7.Y7 庙口 39 8.Y8肥马岭 41 9.Y9芝麻坪 45 10.古码头 48 第三章 遗物 50 第一节 中和窑历史调查采集的瓷器 50 1.碗 50 A型:敞口斜直腹碗(斗笠碗)。 50 B型:敞口斜直腹略浅弧碗。 83 C型:敞口深弧腹碗。 101 D型:大侈口深弧腹碗。 108 E型:侈口浅斜弧腹碗。 126 F型:侈花口碗。 141 G型:盘口碗。 152 2.杯 154 A型:圆口杯 154 B型:花口杯 159 3.钵 160 4.盏 161 A型:敞口盏。 161 B型:侈口盏。 167 C型:束口盏 172 5.盘 174 A型:圈足盘。 174 B型:无圈足型。 195 6.碟 214 A型 214 :敞口碟。 214 B型:折沿或侈口碟。 236 其它未分类型: 241 7.器盖 242 A型:盖顶有钮,盖沿平伸。 242 B型: 245 盖顶有钮,盖沿下垂。 245 C型: 245 盖顶无钮,宽沿。 245 8.炉 249 A型:大喇叭形圈足。 249 B型:六边形圈足。 253 9.底座 254 10.瓶 255 11.罐 257 12.执壶 259 13.流 263 14.铫 264 第二节 生产工具 264 1.研磨棒 264 2.网坠 267 第三节 窑具 267 1.垫具 267 2.匣钵 269 3.印模 273 4.轴顶碗 276 第四章相关问题探讨 278 第一节 窑址年代 278 一、 已发掘窑址年代概况 278 二、遗物特征分析 279 第二节 中和窑出土瓷器的装饰 283 一、纹样装饰 284 二、文字与刻画符号 286 三、宋代中和窑址瓷器装饰特征 287 第三节 价值与意义 288 附录、中和窑址出土瓷器胎釉成分分析[] 289 1.样品来源与描述 289 2.实验条件 289 3.中和窑青白瓷胎釉配方分析 290 4.中和窑青白瓷胎釉配方及发展演变规律 29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