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导读
编辑手记
随着数字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及其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全球已迈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化新时代。在这个过程中,数据已成为赋能新质生产力和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战略资源。在数字化的当代,如何充分发挥数据这一新兴生产要素的作用,如何助推实现创新跃迁,最终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成为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
《数字经济发展与治理》(第4辑)共刊发了三十余位相关学者的18篇文章。这些文章聚焦数字经济和数字产业的理论创新、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与治理,以及数字经济的规范发展与创新应用,从理论与现实视角进行了诸多有价值的讨论。在“数据要素、人工智能与数智时代的理论创新”栏目, 江小涓等人构建了更具包容性和解释力的理论框架, 以探讨数据在数字时代对创新的重要性, 强调由数据驱动的科学研究成为未来科学发现的关键范式, 推动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及创新组织形态向开源开放转变。盛斌从利益、逻辑与博弈的视角诠释了数字贸易规则的演进路径, 并探讨如何通过制定全球数字贸易规则来构建多边数字经济治理机制。丛林在文章中厘清了有关人工智能的诸多重要概念和思想, 总结金融人工智能的发展情况, 提出金融人工智能独立于计算机领域创新的思路, 同时指出重大金融安全的相关问题及治理建议。魏江论述了数字技术如何作为新型生产要素, 通过数据驱动创新改变传统生产方式, 并提出企业需构建适应数字化转型的管理机制以提升竞争力, 同时强调了技术融合与组织变革的重要性。邵广禄介绍了中国电信通过 “云改数转” 战略实现数字化转型, 为数据驱动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案例。谢康等人探讨了数据资产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对企业转型的影响, 强调组织变革与数据结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性, 并分析了数据驱动的管理决策和适应性创新对产出效率的积极影响。
在 “数据要素市场与数字产业发展” 栏目, 黄益平从数据资产入表对经济影响的视角出发, 强调应循序渐进地推进数据资产入表, 同时指出数据城投模式可能引发的风险远超传统土地城投模式, 防止盲目创新导致严重后果。刘守英和李三希通过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进行对比, 梳理了工业文明向数字文明转型初期的六大典型事实, 强调这些变化对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影响, 旨在为揭示数字文明时代的变革规律提供坚实的现实依据。李金璞和汤珂创造性地提出数据可信流通的TIME模型, 从技术、机构、模式、监管四个维度, 解决数据市场低信任度问题, 通过构建安全透明的流通体系促进数据要素市场的健康发展。 任保平和贺海峰探讨了高标准市场体系下数据要素市场的培育, 强调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市场, 提出从产权界定、价值转换、数字治理等方面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寇宗来和周子尧探讨了数据资产入表的机遇与挑战, 指出数据资产化面临估值、确权、交易等难题, 并强调需谨慎推进数据资产入表, 建立合理的市场和制度环境以确保数据要素健康流通。
在 “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 栏目, 洪永淼和史九领分析了数据资产入表的估值方法及其对资产负债率的影响, 指出数据资产质押融资实践中可能引发的 “数据泡沫” 风险, 认为应谨慎对待数据资产评估与融资问题。吴建南等人收集并比较了中国、美国和欧盟在人工智能安全治理规则方面的主要政策文件, 提出构建包括技术标准、伦理准则、法律法规在内的协同治理体系, 强调跨国合作与交流, 以应对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安全挑战。彭文生聚焦人工智能驱动的规模新经济, 分析了人工智能如何通过降低边际成本实现大规模的个性化服务, 强调数据、算法和算力的重要性, 并讨论了其对就业结构、收入分配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孟庆国等人从公共数据开放利用和授权运营的角度, 探讨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路径, 强调数据共享、 业务协同与服务创新的重要性, 并提出构建智能化公共服务体系的具体措施。申卫星从法学视角探讨了数据确权与行为规制两种保护路径, 指出确权模式能更精细地保护利益、降低交易成本并提高配置效率, 主张构建既重视确权又兼顾限权的数据产权体系, 以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沈艳介绍了数据要素市场的培育与发展情况, 强调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数据市场体系, 提出通过加强数据确权、流通与安全治理, 促进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有效利用, 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何姗姗聚焦数据要素市场的健康发展, 提出通过完善法律法规、 强化数据安全及隐私保护、促进数据共享与流通等措施, 构建公平、透明、高效的数据交易环境, 助力数字经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