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监管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监管

  • 字数: 288
  • 出版社: 中国金融
  • 作者: 孙宏英|
  • 商品条码: 9787522025179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0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上市公司股 权再融资监管为研究对象, 在梳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 融资监管发展历程的基础上 ,对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 再融资监管体系进行了分析 ,并对监管所面临的突出问 题以及其成因、影响进行了 研究。从多个角度对上市公 司股权再融资后业绩变化进 行对比和检验,基于双重差 分模型对股权再融资监管政 策对于投资者收益和上市公 司经营绩效、投资效率的影 响进行了实证分析。针对我 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监管 中亟须解决的问题,基于制 度需求与制度供给两方面的 分析,提出了监管改进策略 。本书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作者简介
孙宏英,博士,副教授,沈阳工程学院教师,长期从事“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具有丰富的企业实践和教学经验,担任国家级精品课程“仓储与配送管理”的主讲教师。曾获中国物流发展专项基金“宝供物流奖学金”,取得国际物流师资格证书。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并购等,主编、参编教材4部,出版物流类专著1部。主持并完成辽宁省社科基金、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财政厅省部级课题7项,参与课题20余项,完成论文30余篇,其中2篇被国际检索EI全文收录,2篇为CSSCI来源期刊,4篇为中文核心期刊。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主要内容与研究框架 1.3.1 主要内容 1.3.2 研究结构安排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主要创新 1.4.2 研究不足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分析 2.1 我国境内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监管概念界定 2.1.1 境内上市公司界定 2.1.2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概念界定 2.1.3 证券市场监管概念界定 2.1.4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监管概念界定 2.2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理论分析 2.2.1 资本结构理论视角下的股权再融资分析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视角下的股权再融资分析 2.2.3 公司控制权理论视角下的股权再融资分析 2.3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监管理论分析 2.3.1 股权再融资监管必要性理论分析 2.3.2 股权再融资监管有效性理论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境内上市公司再融资监管现状分析 3.1 我国境内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监管发展历程分析 3.1.1 额度制阶段 3.1.2 指标制阶段 3.1.3 通道制阶段 3.1.4 保荐制阶段 3.1.5 注册制阶段 3.2 我国境内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监管的目标、模式与体制分析 3.2.1 监管目标 3.2.2 监管模式 3.2.3 监管体制 3.3 我国境内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工具准人条件与机制分析 3.3.1 配股准入条件与机制 3.3.2 公开增发准入条件与机制 3.3.3 定向增发准入条件与机制 3.3.4 可转债准入条件与机制 3.3.5 优先股准入条件与机制 3.3.6 全球存托凭证准入条件与机制 3.4 我国境内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法规体系与监管制度框架分析 3.4.1 法规体系 3.4.2 准入监管制度 3.4.3 信息披露监管制度 3.4.4 募集资金管理与使用监管制度 3.4.5 禁止性交易行为监管制度 3.4.6 中介机构监管制度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境内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监管面临的问题、成因及影响分析 4.1 我国境内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监管面临的问题分析 4.1.1 结构失衡 4.1.2 过度融资 4.1.3 价差陷阱 4.1.4 准入低效 4.1.5 违规失信 4.2 我国境内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监管相关问题的成因分析 4.2.1 监管环境层面的原因 4.2.2 监管目标层面的原因 4.2.3 监管模式层面的原因 4.2.4 监管体制层面的原因 4.2.5 监管制度层面的原因 4.3 我国境内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监管相关问题的影响分析 4.3.1 资源配置效率受到影响 4.3.2 股权再融资脱实向虚 4.3.3 市场良性发展基础受到了损害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境内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及其监管政策实施效果的实证分析 5.1 股权再融资实施后上市公司业绩变化情况的实证分析 5.1.1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当年与后三年业绩比较 5.1.2 实施股权再融资与未实施股权再融资上市公司业绩比较 5.1.3 不同监管政策下股权再融资上市公司业绩比较 5.1.4 不同行业股权再融资上市公司业绩比较 5.1.5 不同规模股权再融资上市公司业绩比较 5.1.6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特殊形式——整体上市前后业绩比较 5.2 股权再融资监管政策实施效果的实证分析 5.2.1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5.2.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5.2.3 股权再融资监管政策对于投资者收益的影响 5.2.4 股权再融资监管政策对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 5.2.5 股权再融资监管政策对于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我国境内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监管改进方向、路径与框架 6.1 改进方向 6.1.1 基于监管制度需求的分析 6.1.2 基于监管制度供给的分析 6.1.3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监管改进的方向选择 6.2 改进路径 6.2.1 基于市场基础环境约束的分析 6.2.2 基于监管改进策略约束的分析 6.2.3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监管改进的路径选择 6.3 监管模式转变与体制调整 6.3.1 监管模式转变 6.3.2 监管体制调整 6.4 各类工具的监管改进 6.4.1 配股 6.4.2 公开增发 6.4.3 定向增发 6.4.4 州可转换公司债券 6.4.5 优先股 6.4.6 全球存托凭证 6.5 股权再融资实施储架发行制度 6.5.1 美国和我国储架发行制度的实践 6.5.2 储架发行在科创板(创业板)先行先试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我国境内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监管具体改进建议 7.1 事前监管的改进措施 7.1.1 增强股权再融资准入政策稳定性与透明性 7.1.2 提高股权再融资准入监管弹性 7.1.3 放开股权再融资审核节奏控制 7.1.4 推进审核重心向信息披露监管转移 7.2 事中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