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无人机无线网络技术

无人机无线网络技术

  • 字数: 248
  • 出版社: 机械工业
  • 作者: 编者:(英)穆罕默德·阿里·伊姆兰//奥卢瓦卡约德·奥尼雷蒂//舒贾·安萨里//卡默尔·H.阿巴斯|译者:祝小平//王飞//张阳//祝宁华
  • 商品条码: 9787111770473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2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了无人机无线网络理论和实践的最新进展,用以支持下一代无线网络的各种应用,包括应急通信、覆盖和容量扩展、物联网(IoT)、信息传播、未来医疗、pop-up网络等;介绍了信道特性和建模、网络架构、空中网络、自组织回传、基于人工智能的轨迹优化,以及无人机在农业、水下通信和应急网络等领域的应用;给出了通过自组织网络和人工智能支持无人机无线网络的各种用例。 本书适合电信工程师、从事无线通信的无人机行业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和参考,可以帮助他们识别并制定切实可行、高效的解决方案,以克服无人机无线通信领域所面临的挑战。
作者简介
穆罕默德·阿里·伊姆兰(Muhammad Ali Imran),电子科技大学格拉斯哥学院英方院长,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詹姆斯·瓦特工程学院通信系统教授,同时也是通信感知与成像小组的负责人。<br /><br />奥卢瓦卡约德·奥尼雷蒂(Oluwakayode Onireti),任教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詹姆斯·瓦特工程学院。他于英国吉尔福德的萨里大学获得电子工程博士学位。 <br /><br />舒贾·安萨里(Shuja Ansari),格拉斯哥大学的助理研究员,苏格兰5G中心的“城市创新项目”负责人。他于英国卡利多尼亚大学获得工程学博士学位。<br /><br />卡默·H·阿巴斯(Qammer H.Abbasi),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詹姆斯·瓦特工程学院通信感应与成像小组的副教授兼副组长。
目录
前言<br />本书贡献者<br />第1章 无人机网络的信道模型 1<br />1.1 引言 1<br />1.2 无人机的分类 2<br />1.3 基于无人机的无线通信 3<br />1.4 无人机通信中的信道建模 4<br />1.5 无人机支持的无线网络的关键研究挑战 10<br />1.5.1 无人机的最佳部署 10<br />1.5.2 无人机轨迹优化 10<br />1.5.3 能量效率和资源管理 10<br />1.6 总结 11<br />参考文献 11<br />第2章 无人机到可穿戴设备系统的超宽带通道测量与建模 16<br />2.1 引言 16<br />2.2 测量设置 17<br />2.3 基于超宽带的无人机到可穿戴设备的无线电信道特性分析 20<br />2.3.1 路径损耗分析 20<br />2.3.2 时间色散分析 23<br />2.3.3 不同姿势下的路径损耗分析 26<br />2.3.4 不同姿势的时间色散分析 26<br />2.4 统计分析 28<br />2.5 总结 29<br />参考文献 30<br />第3章 利用强化学习优化无人机部署的多智能体协同方法 32<br />3.1 引言 32<br />3.2 系统模型 34<br />3.2.1 城市模型 34<br />3.2.2 通信模型 35<br />3.3 强化学习解决方案 37<br />3.3.1 完全合作的马尔可夫游戏 38<br />3.3.2 去中心化的Q-learning算法 39<br />3.3.3 行动的选择 41<br />3.3.4 衡量标准 43<br />3.4 典型的仿真结果 43<br />3.4.1 仿真场景 43<br />3.4.2 环境 44<br />3.4.3 用户分布 44<br />3.4.4 仿真 44<br />3.4.5 数值结果 45<br />3.5 结论和未来工作 49<br />3.5.1 结论 49<br />3.5.2 未来工作 49<br />参考文献 49<br />第4章 基于强化学习的多无人机协同优化部署方法 52<br />4.1 引言 52<br />4.2 系统模型 55<br />4.2.1 空对地信道模型 57<br />4.2.2 信号结构 58<br />4.2.3 无人机的缓存机制 59<br />4.3 优化问题建模 59<br />4.3.1 最大化用户可获得的信息速率 59<br />4.3.2 固定时间和能量调度下的轨迹优化 60<br />4.4 数值仿真结果 63<br />4.5 总结 67<br />4.6 拓展从P1中获得最优解的证明 68<br />参考文献 69<br />第5章 基于毫米波无人机辅助的5G混合异构网络的性能 72<br />5.1 无人机部署的意义 72<br />5.2 概述 73<br />5.3 毫米波和太赫兹通信的潜力 73<br />5.4 挑战和应用 75<br />5.4.1 挑战 75<br />5.4.2 应用 76<br />5.5 基于无人机的前线连接 76<br />5.5.1 小型基站的分布 77<br />5.5.2 无人机的配置 77<br />5.6 通信模型 78<br />5.7 小型基站与无人机的相关性 81<br />5.8 结果分析 83<br />5.9 总结 87<br />参考文献 87<br />第6章 认知无线电网络中用于物理层安全的无人机协同干扰  91<br />6.1 引言 91<br />6.2 系统模型 93<br />6.2.1 信号模型 93<br />6.2.2 优化问题 96<br />6.3 算法 97<br />6.3.1 优化问题P2的可处理公式 97<br />6.3.2 基于内部逼近的算法 100<br />6.4 数值结果 104<br />6.5 总结 107<br />参考文献 108<br />第7章 空中移动网络的智能反射面辅助定位技术 111<br />7.1 引言 111<br />7.1.1 相关工作 111<br />7.1.2 无人驾驶航空器 112<br />7.1.3 智能反射面 113<br />7.2 空中网络中的智能反射面 113<br />7.2.1 集成智能反射面的空中网络 114<br />7.2.2 智能反射面辅助的空中网络 116<br />7.3 带有智能反射面的无人机定位 117<br />7.4 研究挑战 120<br />7.4.1 基于无人机的空中移动网络的挑战 120<br />7.4.2 基于智能反射面的定位挑战 120<br />7.5 总结 121<br />参考文献 121<br />第8章 基于无人机的灾难恢复网络性能分析 124<br />8.1 引言 124<br />8.2 无人机网络 124<br />8.3 无人机网络的优势 129<br />8.4 新技术和基础设施的发展趋势 132<br />8.4.1 网络功能虚拟化 135<br />8.4.2 软件定义网络 135<br />8.4.3 云计算 136<br />8.4.4 图像处理 136<br />8.4.5 毫米波通信 137<br />8.4.6 人工智能 138<br />8.4.7 机器学习 138<br />8.4.8 优化和博弈论 139<br />8.5 研究趋势 139<br />8.6 展望 141<br />8.7 总结 142<br />参考文献 142<br />第9章 用于锁定场景智能监控的网络辅助无人机通信 148<br />9.1 引言 148<br />9.2 无人机作为空中基站 150<br />9.2.1 仿真设置 150<br />9.2.2 在一个地理区域内实现蜂窝网络覆盖的最佳空中基站数量 151<br />9.2.3 性能评估 152<br />9.3 无人机作为地面通信的中转站 157<br />9.3.1 5G空中接口 158<br />9.3.2 仿真设置 159<br />9.4 总结 161<br />参考文献 161<br />第10章 用于农业的无人机:基于物联网场景的概述 164<br />10.1 引言 164<br />10.2 相关研究项目概况 165<br />10.3 农业领域的物联网场景 167<br />10.4 无线通信协议 169<br />10.5 多接入边缘计算和5G网络 171<br />10.6 总结 174<br />参考文献 174<br />第11章 空中系统和水下监测 179<br />11.1 引言 179<br />11.2 自动图像标记 180<br />11.2.1 点的选择 180<br />11.2.2 测量系统 181<br />11.2.3 区域标记 182<br />11.2.4 测试 183<br />11.3 水面/陆地的视觉区分 186<br />11.3.1 分类器训练 186<br />11.3.2 在线算法 187<br />11.3.3 绘图 187<br />11.3.4 传输 188<br />11.3.5 现场实验 189<br />11.4 离线测深制图 190<br />11.4.1 算法概述 190<br />11.4.2 算法模拟 190<br />11.4.3 算法的实施 191<br />11.4.4 水深测量系统 192<br />11.5 在线测深制图 193<br />11.5.1 选点算法 193<br />11.5.2 仿真设置 195<br />11.5.3 结果和分析 196<br />11.6 总结和未来工作 197<br />参考文献 197<br />第12章 未来卫星网络的需求、安全威胁与相关问题  200<br />12.1 引言 200<br />12.2 卫星网络及深空网络 201<br />12.2.1 一级卫星网络 201<br />12.2.2 二级卫星网络 202<br />12.2.3 三级卫星网络 203<br />12.3 卫星网络及深空网络的安全要求、挑战和威胁 204<br />12.3.1 安全挑战 204<br />12.3.2 安全威胁 206<br />12.4 总结 207<br />参考文献 207<br />第13章 未来研究热点 21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