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梵澄译丛 一切从未分离:帕帕吉传(中)

梵澄译丛 一切从未分离:帕帕吉传(中)

  • 字数: 280
  • 出版社: 广西师大
  • 作者: (英)大卫·高德曼 著 ; 顾象,智原 译
  • 商品条码: 9787559876669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页数: 392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8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帕帕吉传》通过帕帕吉这一传奇式的人物的生平故事,描写印度文化、思想和修为等,借由他与众多的欧美人士的接触、多次访问欧美各国的经历,在丰富的细节上使读者身临其境,切实体会印度智慧的独到之处及其对世界的影响和启发。《一切从未分离 帕帕吉传》(中)主要记述了帕帕吉1966年退休后游历印度及出访欧美的经历,描绘出一幅广阔的跨文化画卷,主要内容包括哈德瓦、瑞诗凯诗,海外旅行(1971—1974)等章节。
作者简介
大卫·高德曼(David Godman),弘扬拉玛那·马哈希传承教法的主要英文编辑者,共撰写、编辑了十多部关于马哈希及其弟子们教法的著作。他是帕帕吉唯一指定的传记编撰者。 译者简介: 顾象,复旦大学法国语言文学系毕业,法国巴黎第三大学比较文学硕士,美国纽约大学出版硕士。 智原,复旦大学法国语言文学系毕业,里昂高等商学院硕士。从事法英中翻译多年。
精彩导读
第五章 哈德瓦、瑞诗凯诗 1966 年退休后,帕帕吉开始游历全印度,但很少在一个地方停留超过数周。不过在 1967 年 1 月安排好孩子的亲事、参加完婚礼后,他强烈渴望能在瑞诗凯诗和哈德瓦长居久住。这是北方邦北部的两处朝圣地,从喜马拉雅山流出的恒河在这里由山脚进入平原。两镇距离很近,瑞诗凯诗在距哈德瓦二十四公里的上游处。 在我这一生中,时不时就会去瑞诗凯诗和哈德瓦小住上一段日子。童年时,父母会带着全家去哈德瓦过暑假。大部分岁月中,几乎每年我都会调整行程,为的就是能在那里住上一两个月。如果没什么别的事,我就在那里逗留得更久,有时会住上几年。 这两处都是圣地。数千年来,人们一直在瑞诗凯诗和哈德瓦的恒河边禅坐,也有好些人在那里开悟。在长途跋涉或者密集的旅行去会见弟子后,我总喜欢回到这两个地方。 在阿格拉(Agra)和德里办完儿女的婚礼后,我决定彻底地离开家庭和亲眷。我很明白自己已经尽到了家庭责任,不再打算继续担当一家之主了。 我决定去瑞诗凯诗做个苦行僧,希望能独自一人在恒河边生活。我搬进了一个毗邻瑞诗凯诗各大道场的山洞,它离水源很近,好几次涨潮时水都会灌进山洞,但我不在乎。洞里太潮湿无法居住时,我就搬去附近的一棵菩提树下,那里有一块结实平整的好地。菩提树和山洞距离“超觉静坐” 运动发起人、瑜伽士马哈里希·马赫什2 的道场不远,当时这个道场是他的总部。 帕帕吉还尝试住过附近的其他几个山洞,其中一处靠近瀑布,距恒河步行十五分钟。他不仅要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各种原始生活环境, 还要和共享水源的动物们打交道。 有一段时间,我尝试住在森林中一个不错的洞穴里。在巴德里纳特(Badrinath)朝圣古道,去往普洽提3 的半路上有条溪水汇入恒河。溪流上游距恒河约一公里处有一个洞穴,旁边有条美丽的瀑布,我在那里住了一段时间。 那时附近还有许多老虎。那条溪流是森林中所有动物唯一安全的水源,所以它们全都跑了过来。附近的狗熊和大象偶尔也会来喝个痛快。我能从洞穴里观察它们,而又不打扰它们。我们和平共处。大象常常到瀑布下洗澡,喜欢被飞流而下的水冲刷背部。它们会用鼻子吸进大量的水,再喷到自己身上。有时它们会一边喷水一边甩动鼻子, 这种时候坐在山洞中的我也就顺便洗了个澡。 我和老虎只有过一次近距离接触。那次我正在溪水下游的池塘旁边,老虎过来喝水。它喝水前先看了看我,露出好奇的神情。我觉得它刚饱餐了一顿,所以更想喝水而不是吃掉我。 大约在这段时间,帕帕吉有了一次有趣的体验,他的过去生都显现在他面前。以下是他在《帕帕吉访谈录》一书中的叙述: 当时我在瑞诗凯诗的恒河边静坐,在罗摩桥和拉克什曼桥 1 之间,看着鱼儿在水里游动。静坐中,我有了关于自己的一个特别的禅定境界,是这个名为彭嘉的我在时间长河中的各种转世。我看着这个“个体精魂”(jiva)在各种身体、各种形象间转换。它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一次次地穿过种种星球、种种鸟兽、种种人身,这一幕出奇地漫长。成千上万次的转世,恒河沙数的年月一一都在我面前出现了。最后出现了我这一世的身体,随后就是马哈希尊者灿烂的形象。然后,这一境界结束了。马哈希尊者的出现终结了这看似永无止境的生死轮转。在他介入我的生命后,这个以彭嘉之形出现的个体不会再转世了。马哈希用一个眼神就摧毁了这些轮回。我看着这仿似永无止境的转世一幕幕上演,觉得时间是以正常的速度在流逝的。也就是说,感觉过去了数百万年。当我恢复了日常意识时,发现整个场景不过是弹指一挥间。在梦中度过一生的人,醒来后会发现梦中消逝的时间不是真的,梦中人不是真的,梦中人所处的世界也不是真的。这一切了悟都发生在醒来的一刹那。同样,在醒悟真我的那一瞬间会明白,时间、世界,以及其中人们似乎拥有的人生,都不是真的。恒河边这一幕让我清楚地明白了这个真理。我知道轮回中所有的生活都不是真的,而马哈希向我指出我的真实本性,把我从这虚幻的魇梦长夜中唤醒。现在我脱离了这荒唐的轮回,站在真我的角度,我可以说:“从来没有任何出生,也从没发生过任何事,唯有不变而无形的真我存在。” 这就是我的体验,这就是每一个了悟真我者的体验。 几年后我住在巴黎时,有人给我看《涅槃经》(Nirvana Sutra)。读了之后,我发现佛陀也有过相似的体验。 1993 年初,我在帕帕吉家中看电视转播板球比赛。一名外野手俯冲接球,滑过草坪,结果衬衫前襟被蹭成了鲜绿色。帕帕吉笑了, 但笑的时候他忽然想起在恒河岸边有过的另一次定境。于是他就开始讲述这个定境,口气很轻松: “我曾有过一具绿色的身体,就像这个人一样。身形巨大,是透明的,非常漂亮。我那时生活在宇宙另一头的某个星球上。我是在瑞诗凯诗时有了这个定境的。 “当时我感觉自己曾在那个星球上生活了很久很久。我还感觉到个体生命去那个星球就是为了耗尽所有的福报。在那个地方,每个个体似乎都在无休无止地享乐。” “那里有人禅修吗?”我问,“有人试图证悟吗?” “没有。”他回答。然后他停顿了一下,变得严肃起来,又继续说: “我曾在许多不同的星球上生活过,也在禅定境界中去过许多其他星球。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世界是我见过的唯一一处人们努力寻求解脱并能成就的地方。你们不知道自己有多幸运。” 开始编写这本书时,我向他寻求更多信息。他再次重复了这个故事并加上了些细节: 我曾住在瑞诗凯诗,大部分时间都在恒河边度过。我觉得身体经历了某些变化,变得极其精微而透明。在我周围有许多其他“人”, 都有着同样精微的身体。我看向天空,发现自己在宇宙中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那里的天空中有不同的太阳,也许不止一个,因为那里没有黑夜。那地方很奇特,没有人入睡或醒来,大家一直都醒着。虽然这个景象只持续了几秒钟,我却知道我曾在那个星球上度过了极其漫长的岁月。 我意识到那是一颗不同的星球。我推断肯定有许多其他的星球上面居住着有智识的生命。当个体从一期生命去到另一期时,也会从一个世界去到另一个。 虽然我无法否认发生过的那个定境,但事后我觉得那也许只是一种想象的投射。很可能我在儿时曾听过类似的故事,忽然回忆起来就造成了这种景象。 之后有人给帕帕吉在瑞诗凯诗的某个大道场安排了一个房间。他的山洞苦行就此暂告一段落……
目录
第五章 哈德瓦、瑞诗凯诗\\\\ 001 第六章 海外旅行(1971—1974)\\\\ 145 第七章 印度萨特桑\\\\ 266 中译者后记\\\\ 39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