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战争三部曲:最后一战:决胜柏林,1945年4月16日—5月9日

战争三部曲:最后一战:决胜柏林,1945年4月16日—5月9日

  •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
  • 作者: [美] 科尼利厄斯·瑞恩
  • 商品条码: 9787513947985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12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柏林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战区的最后一场战役,标志着纳粹德国的最终垮台,也为之后几十年间的一系列国际问题埋下了伏笔。 本书涉及1945年春天紧张的军事和政治局势,讲述了一个极端残酷、令人震惊的军事胜利以及柏林平民在面对盟军袭击时所经历的绝望、沮丧和恐惧的故事,极尽所能地阐释了战争对平民造成的巨大影响,一如作者所言:“吃饭比关爱更重要,挖洞比战斗更有尊严,忍受比获胜更具军事正确性。” 瑞恩深入研究了决定事件的军事和政治力量,为了还原第三帝国崩溃的历史,他寻访了2000多人,包括盟军和德军的高级将领、众多平民和普通士兵,并冲破重重阻挠,获得大量苏联从未公开的秘密档案。
作者简介
著者简介 科尼利厄斯·瑞恩(Cornelius Ryan,1920年6月5日—1974 年11月23日),爱尔兰裔美国记者兼作家,因撰写“战争三部曲”(《最长的一天》《最后一战》《遥远的桥》)而闻名于世。 瑞恩是二战时期杰出的战地记者,曾随同美国第8、第9航空队参与14次轰炸行动,亲历诺曼底登陆,跟随巴顿将军的第3集团军挺进法国和德国,直至攻克柏林,他得以与战争、与战争参与者近距离接触。1949 年,在诺曼底旅行时,瑞恩对讲述比迄今为止制作的更完整的“霸王行动”的故事产生了兴趣,其后二十几年间,瑞恩陆续奔赴英、美、德、法、苏联、荷兰等国,寻找幸存者,在寻访5000多位见证人之后,终于完成了这套举世闻名的著作。 1957年,海外记者俱乐部创立了“科尼利厄斯·瑞恩新闻奖”,致敬他在国际议题上的杰出贡献,瑞恩曾两度获得这项与自己同名的奖项(1959年的《最长的一天》和1974年的《遥远的桥》)。1973年,瑞恩被法国政府授予荣誉军团勋章,马尔科姆·马格里奇称赞他“也许是当今世界最杰出的记者”。他还获得了克里斯托弗奖、意大利班加雷拉文学奖。 1974年,《遥远的桥》出版两个月后,瑞恩因癌症病逝,时年54岁。 《时代》周刊评论他以近距离观察战争的眼光,历经鲜血和死亡的灵魂,完成了普通作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译者简介 小小冰人,原名姚辉,从事军事图书翻译工作十余年,为中国读者带来超过30部译著。由他执笔翻译的作品包括《东进:1941—1943年的苏德战争》《焦土:1943—1944年的苏德战争》《普鲁士战场:苏德战争1944—1945》《斯大林格勒三部曲》《作战指挥:二战德国陆军实战指南》《从闪电战到沙漠风暴》《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史》《隆美尔战时文件》《曼施泰因战争回忆录》《闪击英雄》等。
精彩导读
东线,崔可夫的近卫军将士和卡图科夫的坦克兵凭借兵力优势终于在塞洛高地夺得立足地。波佩尔将军后来回忆,4月16日午夜前不久,“[我们]终于拿下塞洛镇北郊头三栋房屋……那是场激烈的交战”。16日一整晚,德军高射炮的抵近火力一次次粉碎红军的冲击。波佩尔称:“德国人甚至用不着瞄准,只要朝大致方向开火就行了。”4月17日中午前后,崔可夫亲自赶到塞洛镇,发现德军抵抗得非常激烈,他不无悲观地估计:“突破从奥得河到柏林的每条防线都要一天时间。”直到17日夜里,红军才拿下塞洛高地。攻克头两条防线,他们耗费的时间确实超过了48个钟头。红军认为,柏林前方至少还有三条类似的防线。 波佩尔打算赶往卡图科夫的司令部,那里离塞洛镇有点远,他在途中见到激战造成的混乱场面。到处是部队和坦克,挤满各个角落、巷口、街道、花园。德国人的火炮仍在射击。为攻克塞洛高地,朱可夫的军队已不成建制,现在不得不重组后才能继续前进。朱可夫怒不可遏,他很清楚科涅夫的进军速度,因而要求部下全力以赴。 战斗期间,为抵御“铁拳”发射的超口径反坦克火箭弹,红军坦克兵想出个巧妙的办法。尤舒克将军惊异地看见,他的坦克兵把他们在德国人家里找到的每一个弹簧床垫都拿走了。他们把盘绕着钢丝弹簧的床垫绑在坦克正面,以此减缓钝头火箭弹的冲击力。借助弹簧床垫的掩护,红军现在打算以坦克炮率领向柏林的突击。 科特布斯附近,俯瞰施普雷河的中世纪城堡内,科涅夫元帅正等待接线员接通莫斯科的电话。孤零零的一个敌炮兵连仍在射击,科涅夫听着有条不紊、定时响起的炮弹爆炸声,觉得这是典型的德军炮火。他不知道对方到底朝哪里开炮,可能是这座城堡,也可能是他司令部电台竖起的天线。无论对方的目标是什么,这种炮火都无法阻挡他的战车。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坦克当天中午渡过施普雷河,目前取得数英里进展,打垮了一股士气低落的敌军,正隆隆驶向吕本,逼近他与朱可夫方面军分界线的终点。科涅夫觉得是时候致电斯大林,请求他批准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坦克转身向北攻往柏林了。 科涅夫有充分的理由高兴。尽管某些地域的交战相当激烈,伤亡很大,可他的坦克兵以始料未及的速度攻击前进。4月17日一大早,科涅夫驱车赶往前线,亲自查看强渡施普雷河的情况,这才发现此次交战是多么艰巨。他的汽车穿过闷燃的森林,沿布满弹坑的田野向前驶去。科涅夫后来回忆道:“大批损毁或烧毁的坦克和技术装备陷入溪流、沼泽地,到处是一堆堆扭曲的钢铁,尸体随处可见,是在此与敌人遭遇、战斗、通过的部队留下的。” 科涅夫早就料到,强渡施普雷河绝非易事,这条河流的部分河段宽达180英尺。待他到达雷巴尔科的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司令部,几辆坦克已渡过施普雷河,但摆渡速度太慢。必须尽快突破施普雷河一线。侦察巡逻队报告,有个地方可以涉水渡河,科涅夫和雷巴尔科匆匆赶了过去。这处河段近150英尺宽,但科涅夫查看地形后,决定冒险派一辆坦克试渡。雷巴尔科从先遣支队挑了个技术最好的车组,解释了要他们执行的任务。坦克驶入河里,冒着西岸袭来的炮火慢慢驶向对岸。河水才漫过履带,这里的水深只有3.5英尺。雷巴尔科的坦克一辆辆驶入河里,缓缓驶向对岸,很快粉碎了德军的施普雷河防线。科涅夫军队大举渡河,全速攻击前进。 此时在科特布斯城堡里,元帅打给莫斯科的电话接通了,副官把无线电话递给科涅夫。科涅夫按照斯大林一贯要求的军事礼仪说道:“我是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员。”斯大林答道:“我是斯大林,请说。” 科涅夫汇报道:“这里的战术态势如下,我的坦克力量目前位于芬斯特瓦尔德西北方32公里,我的步兵力量在施普雷河两岸。”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建议立即以我的几个坦克军团向北攻击前进。”科涅夫很谨慎,没有提到柏林。 斯大林说道:“朱可夫遇到些困难,仍在突破塞洛高地的防御。敌人在那里的抵抗似乎很顽强,一时间难以克服。”他稍稍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干吗不让朱可夫的坦克力量穿过您前方打开的缺口,从那里攻往柏林呢?这一点能做到吗?” 科涅夫迅速回答道:“斯大林同志,这会耽误许多时间,还会造成很大混乱。没必要抽调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坦克力量,我这里的作战行动非常顺利。”他冒了把险,大胆地说道:“我有足够的兵力,目前的态势极为有利,完全可以把几个坦克集团军转向柏林。” 科涅夫解释道,他可以派麾下兵团取道措森攻往柏林,措森就在柏林以南25英里。斯大林突然问道:“您用的地图是多大比例?”科涅夫答道:“二十万分之一。”斯大林查阅自己的地图,电话里沉默了片刻,他随后问道:“您知道措森是德国陆军总参谋部所在地吗?”科涅夫说他知道,电话里又沉默了一会儿。斯大林最后说道:“很好,我同意,让您的几个坦克集团军攻往柏林。”苏联大元帅补充道,他随后会给两个方面军划定新分界线,说罢突然挂断电话。科涅夫放下电话,对此非常满意。 朱可夫从斯大林那里得知科涅夫获准攻往柏林的消息,此次交谈显然让这位苏联元帅很不愉快。没人知道斯大林对他说了些什么,可司令部工作人员能看出这番交谈给司令员造成的影响。军方《红星报》的资深记者帕维尔·特罗扬诺夫斯基中校后来回忆起这起事件:“进攻停滞不前,斯大林申斥了朱可夫。这是个严重的情况,斯大林往往会以不太温和的措辞斥责属下。”特罗扬诺夫斯基清楚地看到,“朱可夫这个满脸流露出坚定的意志、不愿同任何人分享荣誉的人,此时的情绪异常激动”。波佩尔将军更简洁地描述了朱可夫的精神状态,他告诉几位同僚:“待在我们身旁的是一头狮子。”这头狮子很快露出利爪。当天傍晚,朱可夫神情严肃地给整个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下达了命令:“现在夺取柏林!”
目录
前言 第一部 城市 第二部 将领 第三部 目标 第四部 决议 第五部 战役 伤亡小计 《最后一战》的军人和平民 参考书目 致谢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