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迈向工业强国 : 新中国工业发展75年

迈向工业强国 : 新中国工业发展75年

  • 字数: 224
  • 出版社: 中国发展
  • 作者: 编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 商品条码: 9787517714705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5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全球工业门类最完备、工业规模最大的国家。本书是对我国75年来工业发展历程的回顾与研究,数据翔实、脉络清晰,展示了我国工业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总结了经验和不足,指出我国成为工业强国的历史必然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工业强国的建设前景进行了展望和分析。
作者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科的主要研究机构之一。本书课题组主要成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中青年学术骨干,长期从事工业发展的相关研究工作,承担多项国家重大课题和重要政策的支撑性研究,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著作。
精彩导读
\\\"工业是国家综合国力的物质根基,是大多数国家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同时也是技术创新和国家间技术竞争的主战场,工业的全球分工格局影响着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因此,从世界近三百年的发展历史看,大国的崛起过程中工业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中国成立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工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工业的崛起让中国结束了绵延几千年的农业社会,步入全新的工业化发展轨道,工业替代农业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工业的发展带动农业的进步和现代化,也带动服务业的发展和壮大。可以说,工业的发展和工业化是新中国社会生产力大发展的显著标志,工业发展史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大国崛起和强大的一般规律 每个国家的国土面积、人口规模都不同,地缘政治和工业化所处的阶段以及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方式不同,在国际舞台上崛起的路径也不同。工业革命之前,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并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大国和强国,最强大王朝的影响力也只是区域性的,很难扩散到全球。工业革命之后,全球性的大国和强国才开始出现。对于依次崛起的大国和强国而言,虽然工业化和产业结构演进、工业发展的路径各有特点,但是都遵循以下三个一般性规律。 (一)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不依靠工业的强大而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一个国家开启工业化之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工业都会是这个国家的主导产业和占比最高的产业,这符合大多数已成为全球性大国、强国的产业结构演化特点,工业发展的减速或者比重过早下降极易导致处于工业化关键阶段的国家经济增长失速,难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完成工业化。在18世纪工业革命之后一个多世纪里英国工业的比重都超过服务业,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末的近一个世纪里,美国第二产业的比重逐步达到农业的2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其服务业才成为主导。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成功进入或再次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有韩国、新加坡、德国、日本等,这些国家无一不在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之前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工业高比重。即便进入后工业发展阶段,工业(特别是基础工业)的基础性作用仍不可忽视。除中国外,日本、德国是工业门类最全的发达国家,且重化工业比重也较高。韩国的工业化以承接服务业和轻工业转移起步,工业的比重从未超过服务业。20世纪70年代以后,韩国也有明显的重化工业化趋势,以弥补重工业短板。目前在钢铁、造船、机械等重工业领域,韩国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美国虽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规模向外转移工业,但是目前仍然是全球第四大钢产量国、第二大乙烯生产国、第二大发电国。因经济总量约束,有一些发达国家不能构建完整的工业体系。在服务业成为其经济主导的情况下,仍然在一些细分工业领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如荷兰、瑞典、瑞士、新加坡等。\\\"
目录
\\\"第一章?中国成为工业强国的历史必然 一、大国崛起和强大的一般规律? 二、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是对世界工业发展的巨大贡献? 三、中国下一阶段的发展仍然需要巨大的工业规模? 四、中国工业具备继续做大和持续做强的基础和条件? 第二章?前进的历程:75年来中国工业结构的演进历程 一、工业占国民经济比重的变化? 二、工业轻重结构演进? 三、工业区域结构演进? 四、工业产业组织结构演进? 五、工业行业结构演进? 第三章?伟大的成就:75年来工业发展的成果 一、历史回顾与基础奠定? 二、工业发展的里程碑? 第四章?宝贵的经验:75年来工业发展积累的经验 一、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工业经济工作的全面正确领导? 二、坚持既遵循工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兼顾中国特殊的国情条件? 三、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不断调整优化工业经济的体制机制? 四、坚持不断挖掘比较优势,积极打造竞争优势? 五、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六、坚持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提高工业化和现代化与生态环境的兼容性? 第五章?光明的未来:从工业大国迈向工业强国 一、工业强国的实现路径:新型工业化? 二、工业强国的产业依托:现代化产业体系? 三、工业强国的发展模式:工业高质量发展? 四、工业强国的基础动能:工业新质生产力? 五、建设工业强国要着力提升三大能力? 新中国75年工业大事记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