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魏武王曹操2

魏武王曹操2

  • 字数: 350
  • 出版社: 华文
  • 作者: 潘伟斌
  • 商品条码: 9787507559132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2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从曹操的家世写起,讲述了曹操举孝廉,酸枣起兵,反董卓,迎献帝,迁都许昌,“奉天子以令不臣”,讨袁绍,伐陶谦,罢黜杨彪,营建邺城,与吴蜀对抗,坚守臣节,直至突然病逝,以及曹操死因之谜、曹操墓的发现与挖掘、“曹操七十二疑冢”的来龙去脉,等等。 历史上的曹操到底是奸贼还是忠臣?他为什么到死都没有取代汉室?他是怎样去世的?他到底死在了哪里?他突然病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他是什么时候为自己准备陵地的?他到底葬在了哪里?曹操墓第一次被盗发生在什么时候?是由谁主使的?当时盗出了哪些文物?…… 作者潘伟斌作为主持曹操墓挖掘的“考古队长”,以真实史料为基础,对上述问题进行剖析,追根溯源,论证了曹操身上的众多谜团,力求厘清历史发展脉络,还原历史原貌,还原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曹操。
作者简介
潘伟斌,河南省封丘县人,致公党党员,致公党省委委员、郑州总支副主委、金水区主委。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曾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一室副主任,长期主持第一研究室工作,现为三国魏晋南北朝研究中心主任、专家委员会委员。 曾负责主持和参与发掘数十项考古项目,被评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先进工作者,荣获二等功。所主持的固岸北朝墓地曾荣获2006年度全国重要考古发现、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所主持发掘的安阳曹操高陵荣获2009年度全国重要考古发现、全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河南五大考古新发现,几乎囊括了当年度所有考古大奖。被评为“感动安阳”2009年度十大人物之一。 先后发表文章60余篇,出版专著6部、合著6部。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节目《寻找曹操墓》《发现曹操墓》、日本NHK电视台等媒体多个栏目的学术顾问。
精彩导读
第一章 曹操其人 第一节 家世之谜 一、出身世家 根据史料记载,曹操出身于官宦世家,西汉相国曹参之后。曾祖父曹节,素以仁厚见称。这里有一个故事,足以说明曹节的仁厚。其邻人有一家丢失了自家养的猪,与曹节家养的猪很像,于是,丢猪的这个人便找上门来指认曹节家养的猪是他家的。曹节并不与他争执,让他将自己的那头猪牵走了。后来,这家人的猪自己又返回了家里,丢猪的主人知道自己错了,大为惭愧,将曹节家的猪又送了回来,反复向曹节谢罪。而曹节笑而受之,并没有半点责怪该人。由是乡党皆贵叹之。 祖父曹腾,字季兴,沛国谯人。安帝时,少年的曹腾入宫为太监,出任黄门从官。汉安帝永宁元年(120),顺帝在东官为太子,邓太后诏黄门令,命他从中黄门从官中挑选一批年少温谨者陪皇太子读书。曹腾以年少谨厚被选中。得以陪伴皇太子读书,太子特亲爱曹腾,饮食赏赐与众有异。及顺帝即位,曹腾升为小黄门,再迁为中常侍(给事皇帝左右,职掌顾问应对,多为皇帝爱幸之臣)、大长秋(为皇后宫中官属的总负责人)。桓帝得以即位,多亏了曹腾与长乐太仆州辅等七人以定策之功,因为他们有拥立桓帝之功,这七人皆得以封为亭侯,曹腾被封为费(bì)亭侯(封地在今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新桥乡境内),以曹腾为先帝旧臣,忠孝彰著,加位特进。 所谓特进,《艺文类聚》卷四十七载,《汉杂事》曰:“诸侯功德优盛,朝廷所敬异者,赐位特进,在三公下。”《百官表》注曰:“特进,官品第二,汉制,皇后之父,率为此官。”因此,地位尤崇。 曹腾在宫中三十余年,先后侍奉过四位皇帝,未尝有过失。他既是皇帝的近臣,又是皇帝的顾问,更是皇后的心腹,掌管着后宫皇后旨意的宣达。其所推荐的人,皆海内名人,有陈留名士虞放、边韶,南阳人延固、张温,弘农人张奂,颍川人堂谿典等,威望极高。曹腾去世后,其子曹嵩继爵费亭侯。 父亲曹嵩,母亲丁氏。史载曹嵩,质性敦慎,所在忠孝,曾任司隶校尉、大鸿胪、大司农,灵帝中平四年(187)十一月,太尉崔烈被免,曹腾货赂中官及输西园钱一亿万,代崔烈为太尉,位至三公之一。第二年四月,因汝南葛陂黄巾军攻没郡县,主管军事的太尉曹嵩被罢官,赋闲归家。 至于曹腾少年时为太监,为何会有儿子,吴人作的《曹瞒传》及郭颁所著的《魏晋世语》都说,曹嵩,为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后来过继给曹腾,故曹操和夏侯惇为从父兄弟。对于这一记载,目前,还没有正式结论,有人一直质疑。
目录
第六章 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是一种临时性策略,还是一生的政治追求 第一节 谶语在政治中的作用 一、成哉谶语,祸哉谶语 二、谶语盛行,大厦将倾 第二节 曹操因何专权 一、集权自保 二、营建邺城 三、权移邺城 第三节 坚守臣节 第七章 君臣矛盾 第一节 矛盾肇始 一、借刀杀人 二、袁、杨结怨 三、杨彪之祸 四、杨彪入狱 第二节 矛盾激化 一、赵彦被杀 二、董承政变之真相 第三节 孔融被杀之真相 一、恃才傲物 二、固执己见 三、结怨郗虑 四、轻侮曹操 五、杀身之祸 六、被杀真正原因 七、人们为何会将孔融被杀归咎于曹操 第四节 矛盾缓和 一、废后真相 二、帝后联姻 三、君臣示好 四、消弭矛盾 第八章 曹操的心迹 第一节 周公吐哺 一、政权更迭途径及条件 二、谁最有条件代汉自立 三、天下归心 第二节 曹操的选择 一、《让县自明本志令》的产生及背景 二、《让县自明本志令》 第三节 修身齐家 一、重子女之教 二、严以律己 三、严格约束家人 第四节 曹操的忠心 一、曹操的忠心与孝心 二、周公吐哺 第五节 对曹操的评价 一、时人对曹操的评价 二、后人对曹操的评价 第九章 魏王之死 第一节 突然病逝 第二节 危机重重 第三节 曹丕继位 第四节 曹操的葬礼 一、移灵邺城 二、曹操的葬礼 三、会不会是秘葬?都有谁可能参加了曹操的葬礼? 第五节 曹操去世的真正原因 第六节 曹操病逝的影响 一、夏侯惇的突然辞世 二、于禁之死 三、曹伟的阴谋 第七节 《吊魏武帝文》 一、陆机其人 二、陆机发现的秘密 三、《吊魏武帝文》 第十章 曹操墓的首次被盗及考古发现 第一节 千古之谜的诞生 一、历史上的曹操墓 二、因何会变成千古之谜 第二节 曹操墓首次被盗 第三节 考古发现 一、发现原因及经过 二、考古发掘 第四节 我们应如何评价曹操的一生 附录一 《曹操高陵》考古报告:结论 附录二 曹操墓的考古学证明 附录三 曹操墓的文物学证明——出土器物与魏武王的关系新证 附录四 再论曹操墓 附录五 安阳西高穴曹操高陵考古发掘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