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文明互鉴视阈下的儒家思想与齐鲁文化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作者: 编者:吕文明
商品条码: 9787100239530
适读年龄: 12+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519
出版年份: 2024
印次: 1
定价:
¥17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对儒家思想、齐鲁文化、经典文献、文明互鉴等进行了深度研究阐释,具有学术前沿性和创新性,突出了家思想与齐鲁文化对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及世界性意义探讨了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可能性及具体路径。全书视野开阔,观点新颖,既有对重大理论问题之宏观把握,又有对具体历史问题之微观考证,对于深入挖掘儒家思想与齐鲁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扩大齐鲁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吕文明,山东海阳人。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岱学刊》主编。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泰山学者特聘专家、齐鲁文化英才、山东省签约艺术评论家、山东师范大学首批东岳学者。兼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评审专家、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中国书法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山东孔子学会副会长、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尼山世界儒学中心首批讲师团专家。 主要从事汉魏六朝儒学与文艺发展、齐鲁文化与中华文明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项、省部级重大和重点课题等10余项。曾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泰山文艺奖、中国书法兰亭奖等。在《文史哲》《光明日报》等重要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著有《从儒风到雅艺:魏晋书法文化世家研究》等,主编《齐鲁文化与中华文明学术公开课》《齐鲁文化要览》等。
精彩导读
1. “和而不同”是儒家思想秉承的发展观,是一切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主张以承认事物的多样性为前提,和谐但不附和、和睦但不迎合。“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和”之美正在于“不同”,这是事物的本性与特质,是一切事物得以生长共存、和谐共生的客观现实。自近代以来,从世界范围的两次大战到局部范围的地区冲突,文明类型有如满天星斗。放眼世界,多种文明多元共生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人类文明多样性既是世界发展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根本源泉。“和而不同”的思想理念蕴含着世界文明发展的基因密码,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之下,推动世界文明有序发展。聚焦国内,我党带领人民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其中蕴含的儒家“和合”之道,既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和发展大势,又认同世界文明形态的不同现实诉求,尊重不同民族国家不同的发展路径,为开拓人类文明新境界奠定了坚实基础。 2. “敦厚虚静”,本来用于描述太虚本体的遍在性、无形无象等特性,现在被“移植”用于界说仁的特点。仁甚至也像太虚一样,有“本”与“用”的区分。张载用“原”“生”等概念界说太虚与仁之间的关系,力图证明仁是太虚本体的属性与作用。从太虚本体属性视阈而论,太虚是仁之本源;从太虚作用视阈而言,仁是太虚所生化。这一结论是如何推导出来的?中间的论证过程是否缺乏?翻遍张载著述,不难发现对“虚者,仁之原”的论证过程是张载思想反复关注的一大焦点,相关材料也比较多。从理论渊源、问题意识和叙事模式分析,张载对“虚者,仁之原”的论证基本上绍续《易传》。《易传·说卦》云:“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天、地、人,是易的三才,易道涵盖天道、地道与人道。圣人“立”天、地、人之道,终极目的其实不在于探索自然奥秘,而在于挺立“性命之理”。 3. 这种文化渊源促成了稷下学宫的成立,而稷下学宫的学术风气使诸子百家在此融合,这对于后世齐学的形成至关重要。稷下学宫作为当时的学术中心,儒、墨、道、法、名、兵、农、阴阳、小说、纵横等学派在此汇聚,围绕当时的社会、政治问题,相互辩难,正是这种“百家争鸣”的学术风气才使得齐学最终定型。当时,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荀子都长时间居留稷下学宫,《盐铁论·论儒》:“齐宣王褒儒尊学,孟轲、淳于髡之徒受上大夫之禄,不任职而论国事。盖齐稷下千有余人。”齐学处于当时的学术中心,自然受到八面来风的影响,不强调谨守家法,而是注重如何以开放的胸襟服务于社会,经世而致用。因此,其“恢奇驳杂”风格的形成亦是先天的文化渊源和后天的现实影响使然。没有先天开放的文化渊源,无以形成“恢宏”的气象;没有“经世致用”的用世精神,无以促进由常到奇的转变,因为世局与社会本是常变常新的;而没有诸子百家思想的影响或渗入,无以成其“驳杂”。上述即为齐学的文化渊源,其“恢奇驳杂”学术风格的形成,从根本上来说,是齐文化兼容并包的开放性使然。鲁学和鲁文化与之形成鲜明的对照。
目录
儒家思想与经典诠释 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哲理沉思 —从费孝通先生“十六字箴言”说起 /张志刚 3 虞帝“明德”内涵的解析 —读《史记·五帝本纪》札记 /宫长为 17 儒学的真理观 /崔英辰 27 设论体与儒家思想 —汉代贤人失志之赋的另一种体式 /苏瑞隆 刘奕阳 38 荀子对儒家道统思想的创新性贡献 /白 奚 58 本体主体化:张载气学性质及其人文关怀 /曾振宇 68 论中西方文化对“文明”概念的不同理解 /汉伊理 丁小雨 92 《毛诗大序》与中华诗学传统 /武道房 103 试论孙希旦的“丧服”诠释 /邓声国 112 韩儒茶山丁若镛的《大学》解释特征研究 /张 悦 122 魏晋学风嬗变影响下的《诗经》学走向 /李明阳 134 齐鲁文化与中华文明 齐鲁文化对东北亚地区的文化辐射力及其启示 /彭彦华 147 日本银雀山汉墓竹简研究与法制史研究 /小林文治 166 孔子的五帝观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刘爱敏 179 儒家文明早期成功的治国实践 —以鲁国季康子执政时期为例 /张磊 193 从齐鲁之学到“大一统”理论:董仲舒学说对中华共同体认同历史演进的推动 /刘丹忱 206 师徒还是君臣:试论孔子与鲁哀公的关系 /王红霞 220 出土文献与田氏代齐史事订补 /李秀亮 231 汉代经学与齐鲁文化关系述略 /王立国 246 齐鲁文化的儒家思想传承与中华文明的历史关联研究 /宁梓冰 259 齐鲁诸子与传统文化 《管子》在日本的流布 /巩曰国 苏运蕾 271 仁义为本:荀子对儒家兵学思想的继承发展 /梁宗华 283 荀子“天论”政治维度再考察 /宋立林 杨清扬 294 经史分野:大禹治水“过家不入门”叙事分歧及其背后原因 /阎盛国 308 用心·从心·归心 —从《论语》看孔子的心性世界 /魏衍华 322 从“儒术”到“儒学”:先秦至六朝儒学的概念起源与思想风貌 /罗必明 李连秀 335 河伯神话传说源流探析 /史大丰 351 萧颖士的中古贡献及其家学门风 —以萧颖士《春秋》学成就为考察中心 /闫春新 闫齐麟 367 山东牟庭家族与清代学术 /王海鹏 378 汉画像石里的《左传》元素及儒家思想探微 /郑可 389 情绪与政教的统合:由《荀子·乐论》看荀子为乐立论的真正意旨 /王芸芸 408 文明互鉴与当代价值 孔子和亚里士多德:为什么践行美德是“好公民”存在的必要条件? /尼古拉斯·查斯奥蒂斯 419 中国与希腊古代数学的对偶性 —高斯消元法和中国消元法 /亚历山德罗斯·帕斯卡沃普洛斯 422 儒家文化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时代? /李文娟 431 “仁者爱人、以德立人”与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现代转换 /刘洁 444 文明互鉴视阈下的孟子人性思想研究 /罗惠龄 456 运用儒家思想进行现代治理的成功样板 —新加坡政府运用儒家思想治国的启示 /王征 韩真 469 燕齐的“海市”与人类的“长生” —韩国电影《徐福》引发的反思 /李天啸 480 “德福一致”何以可能:柏拉图《理想国》与孔子《论语》的方案 /迟希文 492 数字技术赋能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研究 /广少奎 刘晓倩 503 融会通达:儒家“和合”思想对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启示 /刘友田 李锦霞 511 后记 / 518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