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明儒学案》学术史系统研究

《明儒学案》学术史系统研究

  • 字数: 299
  • 出版社: 上海古籍
  • 作者: 赵文会 著
  • 商品条码: 9787573214218
  • 版次: 1
  • 页数: 387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学术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一类,而《明儒学案》则是具有代表性的集成之作,它基本上能够代表中国传统学术史编纂理论的最高水平。本书对《明儒学案》的学术史系统进行深入研究,是著者博士论文的延伸课题,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本书以《明儒学案》为研究重点,全书共分五章,主要从史料、史例、史法三角度进行解读和阐述,第一章对“《明儒学案》学术史系统”的内涵进行界定,第二章梳理《明儒学案》学术史观问题的各种观点,第三章将17个学案群中22位传主的学术资料选编与其原著进行具体的文本对校,以此为基础从“增、删、改、易、移、补、并”几个方面阐明“纂要勾玄”是《明儒学案》学术史史料选编的基本原则,第四章提出“同源同向异体异用”是《明儒学案》“序—传—录”体例结构最核心的要义,第五章从“价值取向、四维结构、编纂范式、主题引领、要素提炼、批评格式”七种范畴观察《明儒学案》的学术史方法,它们是“一本万殊”学术史观在方法论层面具体而集中的体现。
作者简介
赵文会,1984年生,吉林伊通人。铜仁学院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贵州省史学会理事、贵州省地方志专家库第一批入库专家。曾获得第四届贵州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以及铜仁市第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专著有《〈明儒学案〉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8年),论文有《〈明儒学案〉勘误二十三则》(《图书馆杂志》2015年第6期)、《一本万殊:〈明儒学案〉学术史观考论》(《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22年第2期)、《论王阳明龙场悟道的哲学维度与历史维度间的辩证关系》(《宁波大学学报》2020年第2期)、《〈明儒学案·师说罗汝芳传〉人物考辨》(《宁波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思想与制度:论龙场悟道与嘉靖开科对明代贵州教育发展的两次历史性影响》(《铜仁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等10余篇。
目录
绪言 一、选题动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明儒学案》学术史系统的内涵 第一节 “学术史”释义 第二节 传统学术史的编纂 第三节 《明儒学案》性质辨析 第四节 “《明儒学案》学术史系统”的界定 第二章 《明儒学案》的学术史观 第一节 《明儒学案》学术史观诸家之说 一、一本万殊、殊途百虑说 二、和而不同、和会学术异同说 三、一本而万殊、会众以合一说 第二节 “一本万殊”是《明儒学案》的学术史观 一、“一本万殊”思想的起源 二、“一本万殊”在理学思想体系中的演变 三、“一本万殊”在黄宗羲学术史思想中的核心地位 第三节 史料、史例、史法——“一本万殊”展开的思路与纲目 一、史料 二、史例 三、史法 第三章 《明儒学案》的学术史史料选编 第一节 学术史史料的数量及类型 一、主要价值 二、数量类型 三、分布特点 第二节 学术史史料选编与传主原著的文本差异 一、崇仁、白沙、河东、三原学案 二、姚江、浙中王门、江右王门、南中王门、楚中王门学案 三、北方王门、粤闽王门、止修、泰州学案 四、甘泉、诸儒、东林、蕺山学案 第三节 学术史史料选编的基本原则与具体方法 一、“增”的方法——增字不碍词、增词不碍句 二、“删”的方法——删字不碍词、删词不碍句、删句不碍段 三、“改”的方法——改字不碍词、改词不碍句、改句不碍段 四、“易”的方法——易字不碍词、易词不碍句 五、纂要勾玄——学术史史料选编的原则 第四章 《明儒学案》的学术史编纂体例 第一节 学案体 一、学案体的起源 二、学案体的发展过程 三、学案体的定义 第二节 序 一、追溯学派起源 二、概括学派特点 三、梳理学派结构 第三节 传 一、以修德实迹为重点的生平行履 二、以师友渊源为目标的缘起追溯 三、以提炼宗旨为核心的价值凝聚 四、以学术批评为手段的格局塑造 第四节 录 一、保存理学资料 二、支撑起“传”和“序” 三、使“学案”区别于“传记”和“全集” 四、提供治学门径 第五节 “序一传一录”的关系 一、同源同向——内部逻辑的一致性 二、异体异用——外部结构的差异性 三、同源同向异体异用——序、传、录关系的核心要义 第五章 《明儒学案》的学术史方法 第一节 学术史价值取向 一、理性的历史思考 二、强烈的现实关怀 三、深刻的忧患意识 第二节 学术史四维结构 一、时间观念 二、空间意识 三、人物核心 四、问题主线 第三节 学术史编纂范式 一、网罗学派,兼综百家 二、博求文献,纂要勾玄 三、梳理学脉,清晰组织 四、学派为体,学案为例 第四节 学术史主题引领 一、理学与佛禅的关系 二、朱子学与阳明学的关系 三、二元支离与一元易简的关系 第五节 学术史要素提炼 一、师承——传主学术形成的基础要素 二、宗旨——传主学术形成的核心要素 三、自得——传主学术形成的关键要素 第六节 学术史批评格式 一、是非互见,得失两存——学术史批评的辩证思维 二、一偏之见,相反之论——学术史批评的民主精神 三、以水济水,岂是学问——学术史批评的创新动力 四、殊途百虑,道无定体——学术史批评的多元意识 第七节 学术史叙述层次 一、正传与别派——学派分衍层面的变化 二、墨守与转手——师承授受关系的变化 三、次第与演变——传主个人为学的变化 结语 附录:《明儒学案》研究资料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