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中华好诗词 汉魏六朝诗三百首
字数: 448
出版社: 浙江教育
作者: 总主编:陈斐|校注:姜书阁//姜逸波
商品条码: 9787572287794
适读年龄: 12+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413
出版年份: 2025
印次: 1
定价:
¥55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中华好诗词”系列图书(全12册)是一套中国古代传统诗词经典的名家注本汇编,汇集自先秦直至近代的优秀诗词,加以注解、说明、评析。 本书是古代文学研究名家姜书阁先生研治古诗的代表和集成之作,内容包括作者小传、作品、注释、评析等。经过四次删改,最终精选出324首诗作,基本囊括自汉至隋古今公认的名篇佳作。诗词爱好者可由此体悟梗概多气、志深笔长的“汉魏风骨”。
作者简介
姜书阁(1907—2000),满族,辽宁凤城人。1930年毕业于国立清华大学政治学系。1949年以前,曾任《北平晨报》主笔、教育部顾问及全国学术审议委员会委员等。1958年起,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先后执教于青海师范学院、湘潭大学。著有《诗学广论》《骈文史论》《汉赋通义》等。 姜逸波(1946—),满族,生于江苏南京。1981年于湘潭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研究。参编、注释《中华名赋集成·先秦两汉卷》等。
目录
汉诗 001 项 籍 垓下歌 003 刘 邦 大风歌 004 刘 彻 秋风辞 005 刘细君 悲愁歌 006 梁 鸿 五噫歌 007 张 衡 四愁诗 008 秦 嘉 留郡赠妇诗三首 010 其一(人生譬朝露) 010 其二(皇灵无私亲) 011 其三(肃肃仆夫征) 011 赵 壹 疾邪诗二首 013 其一(河清不可俟) 013 其二(势家多所宜) 013 孔 融 杂诗二首 015 其一(岩岩钟山首) 015 其二(远送新行客) 016 辛延年 羽林郎 017 宋子侯 董娇娆 018 蔡 琰 悲愤诗 020 无名氏 古诗十九首 024 (行行重行行) 024 (青青河畔草) 025 (青青陵上柏) 026 (今日良宴会) 027 (西北有高楼) 028 (涉江采芙蓉) 029 (明月皎夜光) 030 (冉冉孤生竹) 031 (庭中有奇树) 032 (迢迢牵牛星) 032 (回车驾言迈) 033 (东城高且长) 034 (驱车上东门) 035 (去者日以疏) 036 (生年不满百) 037 (凛凛岁云暮) 038 (孟冬寒气至) 039 (客从远方来) 040 (明月何皎皎) 040 古诗七首 041 (上山采蘼芜) 041 (四坐且莫喧) 042 (穆穆清风至) 043 (橘柚垂华实) 044 (十五从军征) 045 (新树兰蕙葩) 045 (步出城东门) 046 白头吟 047 怨歌行 048 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 048 战城南 049 有所思 051 上 邪 052 陌上桑 053 艳歌行(翩翩堂前燕) 055 古 歌(高田种小麦) 056 古乐府(兰草自然香) 057 古绝句四首 057 其一(藁砧今何在) 057 其二(日暮秋云阴) 058 其三(菟丝从长风) 058 其四(南山一树桂) 059 托名苏武李陵赠别诗七首 059 其一(骨肉缘枝叶) 060 其二(结发为夫妻) 060 其三(黄鹄一远别) 061 其四(烛烛晨明月) 063 其五(良时不再至) 064 其六(嘉会难再遇) 064 其七(携手上河梁) 065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序 066 魏诗 077 曹 操 薤 露 080 蒿里行 081 短歌行 082 苦寒行 084 步出夏门行 085 (艳) 085 (观沧海) 086 (冬十月) 087 (土不同) 087 (龟虽寿) 088 徐 幹 室思诗 090 繁 钦 定情诗 092 王 粲 七哀诗 095 其一(西京乱无象) 095 其二(荆蛮非我乡) 096 其三(边城使心悲) 097 陈 琳 饮马长城窟行 099 刘 桢 赠从弟(亭亭山上松) 101 曹 丕 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 103 杂诗二首 104 其一(漫漫秋夜长) 104 其二(西北有浮云) 104 甄 后 塘上行 106 应 璩 百一诗(下流不可处) 108 曹 植 鰕?篇 111 箜篌引 112 野田黄雀行 113 名都篇 114 美女篇 115 白马篇 117 七哀诗 119 送应氏二首 119 其一(步登北邙阪) 119 其二(清时难屡得) 120 杂 诗 121 其一(高台多悲风) 121 其二(转蓬离本根) 122 其三(南国有佳人) 123 其四(仆夫早严驾) 124 赠白马王彪 124 七步诗 129 阮 籍 咏 怀 131 其一(夜中不能寐) 131 其二(嘉树下成蹊) 131 其三(平生少年时) 132 其四(昔闻东陵瓜) 133 其五(灼灼西 日) 134 其六(湛湛长江水) 135 其七(昔年十四五) 136 其八(独坐空堂上) 137 其九(西方有佳人) 137 其十(驾言发魏都) 138 其十一(朝阳不再盛) 139 其十二(炎光延万里) 140 其十三(洪生资制度) 141 其十四(林中有奇鸟) 142 晋诗 145 傅 玄 豫章行——苦相篇 147 吴楚歌 149 车遥遥篇 149 杂 诗 150 张 华 轻薄篇 152 情 诗 155 其一(清风动帷帘) 155 其二(游目四野外) 155 潘 岳 悼亡诗 157 其一(荏苒冬春谢) 157 其二(皎皎窗中月) 158 左 思 咏 史 160 其一(弱冠弄柔翰) 160 其二(郁郁涧底松) 161 其三(吾希段干木) 162 其四(济济京城内) 163 其五(皓天舒白日) 164 其六(荆轲饮燕市) 165 其七(主父宦不达) 166 其八(习习笼中鸟) 167 招隐二首 168 其一(杖策招隐士) 168 其二(始经东山庐) 169 杂 诗 171 娇女诗 171 陆 机 猛虎行 175 赴洛阳道中作二首 177 其一(总辔登长路) 177 其二(远游越山川) 178 张 载 七哀诗(北芒何垒垒) 179 张 协 杂 诗 181 其一(秋夜凉风起) 181 其二(朝霞迎白日) 182 其三(昔我资章甫) 183 其四(述职投边城) 184 曹 摅 感旧诗 185 王 赞 杂 诗 187 刘 琨 扶风歌 188 重赠卢谌 190 郭 璞 游仙诗 193 其一(京华游侠窟) 193 其二(翡翠戏兰苕) 195 其三(六龙安可顿) 196 其四(逸翮思拂霄) 197 陶渊明 和刘柴桑 199 和郭主簿 200 归园田居 201 其一(少无适俗韵) 201 其二(野外罕人事) 202 其三(种豆南山下) 203 乞食诗 204 移居二首 205 其一(昔欲居南村) 205 其二(春秋多佳日) 206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 (先师有遗训) 206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207 饮酒并序 209 其一(结庐在人境) 209 其二(清晨闻叩门) 210 其三(故人赏我趣) 211 其四(羲农去我久) 211 拟 古 213 其一(少时壮且厉) 213 其二(种桑长江边) 214 杂 诗 215 其一(白日沦西阿) 215 其二(代耕本非望) 216 咏荆轲 217 读《山海经》 218 其一(孟夏草木长) 218 其二(精卫衔微木) 219 桃花源诗并记 220 吴隐之 酌贪泉诗 224 无名氏 陇上歌 224 独漉篇 225 子夜歌 227 其一(落日出门前) 227 其二(芳是香所为) 227 其三(宿昔不梳头) 228 其四(怜欢好情怀) 228 子夜四时歌 229 其一(春林花多媚) 229 其二(朝登凉台上) 229 其三(初寒八九月) 230 其四(渊冰厚三尺) 230 懊侬歌 231 其一(丝布涩难缝) 231 其二(江陵去扬州) 231 西洲曲 232 宋诗 235 颜延之 北使洛诗 237 五君咏 (阮步兵) 239 (嵇中散) 240 (向常侍) 241 谢灵运 邻里相送至方山 243 七里濑 244 登池上楼 245 游南亭 246 登江中孤屿 248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249 夜宿石门诗 250 入彭蠡湖口 251 岁 暮 252 谢 瞻 答灵运 253 谢惠连 捣 衣 254 鲍 照 代东门行 257 代放歌行 258 代东武吟 259 代出自蓟北门行 261 拟行路难 262 其一(奉君金卮之美酒) 262 其二(洛阳名工铸为金博山) 263 其三(璇闺玉墀上椒阁) 264 其四(泻水置平地) 265 其五(对案不能食) 265 其六(愁思忽而至) 266 其七(中庭五株桃) 267 其八(剉蘖染黄丝) 267 梅花落 268 发后渚 269 咏 史 270 拟 古 271 其一(十五讽诗书) 271 其二(幽并重骑射) 273 玩月城西门廨中 274 鲍令晖 古意赠今人 275 王 微 代葛沙门妻郭小玉作 276 杂 诗(二首选一) (思妇临高台) 277 谢 庄 北宅秘园 278 刘 骏(宋孝武帝) 自君之出矣 280 陆 凯 赠范晔诗 280 吴迈远 胡笳曲 281 长相思 282 汤惠休 怨诗行 284 白纻歌(少年窈窕舞君前) 285 无名氏 读曲歌 286 其一(千叶红芙蓉) 286 其二(柳树得春风) 286 其三(音信阔弦朔) 286 其四(打杀长鸣鸡) 286 其五(执手与欢别) 286 其六(暂出白门前) 287 其七(一夕就郎宿) 287 莫愁乐 288 其一(莫愁在何处) 288 其二(闻欢下扬州) 288 襄阳乐 289 其一(朝发襄阳城) 289 其二(江陵三千三) 289 西乌夜飞 290 其一(日从东方出) 290 其二(阳春二三月) 290 齐诗 293 张 融 别 诗 295 孔稚珪 游太平山诗 296 刘 绘 有所思 297 谢 朓 玉阶怨 298 王孙游 299 同王主簿有所思 299 游东田 300 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 西府同僚 301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302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303 落日怅望 304 秋 夜 305 王 融 巫山高 306 陆 厥 临江王节士歌 307 梁诗 309 沈 约 直学省愁卧诗 311 别范安成 312 早发定山 313 江 淹 望荆山 314 古离别 315 刘太尉琨伤乱 316 效阮公诗(岁暮怀感伤) 317 范 云 赠张徐州谡诗 319 之零陵郡次新亭 320 别 诗 320 陶弘景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321 萧 衍(梁武帝) 河中之水歌 322 东飞伯劳歌 323 柳 恽 江南曲 325 何 逊 酬范记室云诗 326 入西塞示南府同僚 327 与胡兴安夜别 328 咏早梅 329 慈姥矶 330 相 送 330 吴 均 答柳恽 331 赠周散骑兴嗣 332 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 333 咏宝剑 333 周 舍 还田舍 334 王 籍 入若耶溪 335 庾肩吾 乱后行经吴御亭 337 咏长信宫中草 338 萧 纲(梁简文帝) 折杨柳 339 临高台 340 萧 绎(梁元帝) 咏阳云楼檐柳 341 陈诗 343 阴 铿 渡青草湖 345 江津送别刘光禄不及 346 徐 陵 出自蓟北门行 347 关山月 348 别毛永嘉 349 周弘让 留赠山中隐士 江 总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 350 行薇山亭赋韵 351 何 胥 被使出关 352 韦 鼎 长安听百舌 353 无名氏 作蚕丝(春蚕不应老) 353 北朝诗 355 刘 昶 断句诗 357 温子昇 捣衣诗 358 魏胡太后 杨白花歌 359 无名氏 李波小妹歌 360 邢 邵 思公子 361 萧 悫 秋 思 362 无名氏 敕勒歌 363 王 褒 关山篇 364 渡河北 365 庾 信 拟咏怀 367 其一(楚材称晋用) 367 其二(榆关断音信) 368 其三(摇落秋为气) 369 其四(日色临平乐) 370 其五(萧条亭障远) 370 寄王琳 371 和侃法师 372 重别周尚书 372 颜之推 古 意(十五好诗书) 373 无名氏 企喻歌 375 其一(男儿欲作健) 375 其二(男儿可怜虫) 376 折杨柳 376 其一(上马不捉鞭) 376 其二(遥看孟津河) 377 其三(健儿须快马) 377 木兰诗 378 隋诗 381 杨 素 山斋独坐赠薛内史诗二首 383 其一(居山四望阻) 383 其二(岩壑澄清景) 384 薛道衡 昔昔盐 385 人日思归 386 孔绍安 落 叶 387 无名氏 送别诗 387 附录 会通与会心:论姜书阁的 古诗学 / 雷磊 389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