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会通与范导:教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会通与范导:教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 字数: 349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 作者: 劳凯声 蔡春 康丽颖
  • 商品条码: 9787300312026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页数: 323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劳凯声老师在北师大、首师大等高校为博士生常年开设“教育研究方法”的课程,本书稿都是该课程讲稿整理而成,是其多年教学所积累的成果。全书以教育研究的思路为主线,阐释了研究者最应具备的问题意识、哲学意识、历史意识、实践意识、比较思维、对概念和研究对象的分析等;又邀请了各知名学校的教授、博导(谢维和、石中英等)描述其研究的方法与心得,并探讨教育与社会学、人类学、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数学等学科的关系及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本书适合致力于教育科学研究的高校学生和青年教师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劳凯声,首都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院院长,中国教育政策评估与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科首席专家,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分会理事长,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咨询专家。主要学术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教育政治学与教育法学。著有《教育权与受教育权:教育法学基本问题研究》《教育法论》《规矩方圆——教育管理与法律》等专著多部,主编著作有《教育学》《教育法学》《中国教育法制评论》《改革开放三十年:教育政策与法律卷》《新焦点:当代中国少年儿童人身伤害研究报告》《高等教育法规概论》等。
目录
导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教育学研究的新生长点 一、源于不确定性的苦恼 二、规律还是趋势 三、超越事实与价值 四、教育学:一个专门化的学术研究领域 五、剖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流行的几种教育学话语 六、宏观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研究的新生长点 第一讲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哲学意识 一、哲学与哲学问题 二、哲学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三、哲学中的科学理性精神 四、当前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理论问题与哲学意识的提升 第二讲 教育研究的人文意识 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人文意蕴:问题与背景 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人文意蕴:义理与内涵 三、人文意蕴的显现:从生活世界到理念世界 四、人文研究中的价值关涉与价值无涉 五、培育人文研究者的人文敏感性 第三讲 教育研究的历史意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历史意识中时间的意义:过去、现在与未来 三、历史意识中知识的意义:历史事实、历史思维和历史观 四、问题意识体现了历史意识的超越性 五、人文意识是历史意识的“价值-精神”向度 第四讲 教育研究的问题意识 一、问题介乎认识的此岸与彼岸 二、知识的进化与学科的产生 三、学科的发展与问题的隐匿性 四、教育学的赫尔巴特问题 五、构建学科与问题的沟通桥梁 第五讲 教育研究的实践取向 一、严格科学的实践取向:在张力关系中开辟道路 二、方法论:作为实践经历的道路 三、严格科学的实践取向:具有范式变革意义的探索 第六讲 教育研究中的概念分析 一、教育研究中概念分析的必要性 二、教育研究中概念分析的主要类型与路径 三、教育研究中概念分析需要注意的几个事项 第七讲 教育研究中的事实与价值 一、讨论事实与价值关系问题的背景 二、事实与价值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哲学话题 三、作为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事实与价值关系的难题及其解答 四、拓展性思考:价值无涉何以可能 第八讲 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理解叙事 二、教育为什么需要叙事 三、让叙事成为研究 第九讲 大数据驱动下的课堂教学研究方法 一、大数据与课堂教学研究 二、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观察方法 三、基于大数据的课堂写真方法 四、基于大数据的课堂分析方法 五、结束语 第十讲 教育研究的民族话语探寻 一、问题的提出 二、理论话语和研究主体同研究对象的分离 三、探寻民族话语 第十一讲 社会学与教育学的双向视阈融合 一、教育研究者的双重身份 二、教育研究的学科话语 三、教育学:一个专门化的学术研究领域 第十二讲 博弈论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一、双赢或多赢:博弈论的核心思想 二、博弈论研究的特征 三、案例分析:囚徒困境博弈 四、博弈论的分类 五、从博弈论视角看教育内卷 六、启示与展望 第十三讲 教育研究的经济学视野 一、教育研究的学术视野 二、教育研究的经济学视野 三、教育经济学学科视野的维度 四、现代经济学对教育研究的必要性 五、案例分析 六、运用经济学进行教育研究的条件 第十四讲 教育学的跨文化比较与中国教育学的重建 一、中国教育学的反思与定位 二、西方教育学的两大传统与中国教育学 三、教育学若干核心概念的跨文化比较 四、重建21世纪中国教育学的思考 第十五讲 教育研究的性别平等议题 一、国际发展潮流:对教育性别平等持续的关注 二、我国在妇女教育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与成就 三、有待改进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 四、平等与赋权: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五、结语 第十六讲 德育美学观与欣赏型德育模式 一、反思:基于对陶冶论和技艺论的超越 二、理论建构:德育美学观的“三论” 三、欣赏型德育模式的试验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