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曲式基础二十课

曲式基础二十课

  • 字数: 74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西南大学出版社
  • 作者: 高为杰,王亚明 编
  • 出版日期: 2024-09-01
  • 商品条码: 978756972270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36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曲式分析学,是研究音乐组织中具有规律性结构模式的学科。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纯技术呈现,而是融合了音乐史、音乐美学、作曲技法,以及不同地区的人文特征等诸多因素形成的一种对音乐作品“形式”上的认识。因此,虽然曲式结构是以技术分析方式呈现的,但我们学习曲式时,不仅限于对乐谱进行“纸上谈兵”式的谱面剖析,更要对音乐本身所蕴含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多方位的了解。
音乐是一种有意义的艺术形式,是人类为了实现其内在生命的表达与交流而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的过程,就是对音乐进行释义,探究其潜在的意义并进而获得理解的过程。音乐作品分析的目标就是要理解创作这一乐曲的作曲家的内在精神,即他要借以表达的乐外之意。对音乐作品总体的分析的方法与过程,就是从技术分析入手,逐步从把握形式的过程中深入到作曲家的精神层面中去。分析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音乐创作的逆向还原过程:分析者从相反的方向来追溯作曲家创作乐曲时的思维活动与步骤,即要沿着作曲家写出的每一个音符从中追寻作曲家创作思路的轨迹。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一步步地调动他的技巧来展示乐曲的有意义的形式,而分析者则是从这个已经形成的有意义的形式开始,从相反的方向一步步追溯创造这个形式的精神。形式是精神的依托,形式分析为精神理解提供线索与证据。以上两者是不可分割的,而且要通过回还往复的过程来逐步深化。
然而,深入理解作曲家的创造意图与作品的精神意义仅是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的目标,却不是宗旨。解读作品的最终目的是解读自我。因此分析理解优秀音乐作品的根本宗旨,是要使分析者从中获得熏陶、同化,从而实现自我理解并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与精神境界,完善自我人格。
目录
第一课 绪论(之一)
一、学习曲式分析学的意义
二、曲式的定义与概述
三、曲式分析的基本术语概念

第二课 绪论(之二)
一、音乐的结构思维与基本原则
二、音乐陈述的功能类型

第三课 一段曲式(之一)
一、一段曲式的定义与概述
二、一段曲式的结构

第四课 一段曲式(之二)
一段曲式的分类

第五课 一段曲式(之三)
一、一段曲式的调性及和声终止
二、一段曲式的从属部分
三、乐段的反复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