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国学的传承

国学的传承

  • 字数: 256
  • 出版社: 上海人民
  • 作者: 张建安 著
  • 商品条码: 9787208191235
  • 版次: 1
  • 页数: 321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8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国学的传承,从章太炎晚年办国学讲习会开始,一直写到姚奠中百岁后对国学的讲授,通过师生两代人都对国学有着深厚的情怀,并在传承中展现出国学的深层力量,探究国学的魅力与前途。 章太炎的一生多姿多彩,早年是革命先驱,晚年则将传授国学视为最后的归宿。1935年9月16日,章氏国学讲习会正式开讲,“以研究固有文化,造就国学人才为宗旨”。姚奠中就是在这个时候成为章太炎的学生,可以说,在所有同门弟子中,姚奠中是传承章太炎国学最为长久的,也是全方位的。他不仅办过菿汉国学讲习班,撰写过《章太炎传》《章太炎学术年谱》等作品,促成了“纪念章太炎先生逝世七十周年国际国学研讨会”等学术活动,而且直到100岁时,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了“薪火相传 翰墨流光——章太炎·姚奠中师生书艺展”;101岁临终几个月前,姚奠中仍像章太炎晚年一样讲授国学。 对于国学,多数人是从国学知识入手进行学习的,而本书却是在章太炎、姚奠中丰富的人生经历中,在他们生活的历史环境与日常实践中,从他们需要解决的种种问题中,探究国学乃至国学对于人生的价值。如此,国学不再是枯燥的,而是融入到生命中的,是从人生故事自然走出的。
作者简介
张建安,山西原平人。曾任《传记文学》编辑,《纵横》杂志编辑、记者、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编辑部主任。著有《文化人的“死”与“生”》、《文化名人的后时光》、《低学历的五大师》、《为了美好的中国——民国志士的探索与奋斗》等近二十部图书。主编《民国大案》、《民国名人诉讼案》等书。2012年7月,在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文史版”主讲“始皇遗嘱密码”五集。2012年、2013年、2014年,采访一百零七岁语言学家周有光的《百岁忆往》,采访一百岁国学名家姚奠中的《百岁溯往》,采访一百零三岁抗日将领马士弘的《百岁追忆》,均在三联书店出版。2012年起,加盟中央电视台《中国通史》纪录片的创作,是《三国鼎立》、《武则天》、《五代十国》、《西夏兴亡》、《契丹兴起》、《完颜阿骨打》等片的编剧。
目录
引子:动力与情怀 一、章太炎之路 开启探寻之旅 早期学术路线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九死一生中,加深国学修为 在东京的国学讲习 “章疯子”大骂袁世凯国学终究胜“鬼声 人心坏了,就从改变人心着手 64岁,再次致力于讲学 揭示儒家的利病 一度惨淡的讲学经历 反思与调整 章氏国学讲习会:从预热到成立 二、姚奠中早年经历 家学与国学 私立学校的两位良师 “有为兼需有守 砸泥神,好不好 初中毕业直接上大学 播下求教章太炎的种子 勇敢的“理学先生 无法恢复学籍的日子 无锡国专曾获第一 三、名师与高徒 姚奠中转往章门 年龄最小的研究生 国学不振之时 研究方向与国学使命 章门北方弟子 章太炎最后的讲学与著述 医学大家病死真相 菿汉大师与朴学大师 章夫人汤国梨 四、国难中的章门弟子 姚奠中最初的讲学 泗县文庙往事 章门弟子投笔从戎 菿汉国学讲习班 愿为“庄子之徒 与弘伞法师结缘 教育厅长不能侮辱老师 “山花如有意,胡不早回春 安徽师专见风骨 何处神州何处家 国立白沙女师的教学与生活 与音乐家杨大钧结为至交 与梁园东、罗季林的交往 贵阳师院善用功者 “不见家山十二年 与汤炳正、罗季林重聚 缔结美满婚姻 云南大学的教学与著述 与同门师兄及钱穆等人的交往 重返贵阳师院 月工资一亿多元,生活却更艰难了 为国学界点亮一盏明灯 五、始终不变的章门风骨 追求进步,迎接新中国 初到山西大学 隔离室里评译《诗经》 研究司马迁与《史记》 为庄子鸣不平 “不用提了 不给自己加包袱 劫难中的章门风骨 对待儒法的态度 六、章门姚门一脉相承 迎来第二个春天 非同凡响的研究生导师 部分学术成果 诗词与国学 书法与学养 书艺活动 《章太炎传》与《章太炎学术年谱》 “谁能养气塞天地 七、期颐之后生死之际 章太炎·姚奠中师生书艺展 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基本态度 以实际行动推动国学 人生态度与人生感悟 最后一次展览与最后一次公开讲话 101岁,坐在椅上安然离世 附录1 百岁国学家姚奠中访谈录 附录2 由《百岁溯往》谈到“国之瑰宝”姚奠中 附录3 “书道”“国学”如何传承——从刘锁祥想到姚奠中、章太炎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