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文明重构与金融崛起
字数: 302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作者: 张可亮黄小庭 著
出版日期: 2025-01-01
商品条码: 9787519482565
版次: 1
开本: 其他
页数: 328
出版年份: 2025
定价:
¥8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作者在本书中构建了“文化政治经济学”这一崭新范式,并用此范式分析指出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一要在理念价值上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二要在实用价值尤其是在金融上实现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超越。其内容丰富,新意满满,很值得大家一读。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名誉理事长 杨培芳作者在本书中将文化与政治经济学相结合,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三维分析框架——文化政治经济学,并用此分析框架对中西方文明进行了历史和逻辑的考察,重新书写了中西方文明的演变过程,这对于树立“文化自信”和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 ——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原主任、《互联网周刊》主编 姜奇平
内容简介
文化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在于,一国的文化价值体系与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是一体两面。具体而言,文化价值体系的三个层次(理念价值、规范价值、实用价值)与社会有机体的三大结构(文化、政治、经济)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过程,实质上是社会实践与文化价值体系之间复杂且多维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的发展动力有些是起源于观念的革新,进而推动实践的变化,有些则是从实践开始推动观念的更新。本书的重点在于将社会学领域中文化价值体系的最新研究成果与马克思主义的学说相结合,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引入了文化的维度。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的基础上,本书进一步分析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共同构成的社会实践与社会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揭示社会意识在社会实践与变迁过程中是如何与之影响互动和发挥作用,以期更加完整、立体、透彻地解释人类社会发展、演进的内在逻辑。
作者简介
张可亮,山东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未来研究会监事长
目录
前 言 文明的演化和历史的走向 / 001内篇 文明之重构第一章 轴心时代:文明的起源 / 003一、文化与文明/004二、文化的本质:一套价值体系/007(一)文化价值体系的三层构成 / 008(二)文化价值体系的内部关系 / 012三、轴心文明新解读/015(一)轴心时代的终极关怀 / 015(二)超越突破的 4 种类型 / 017(三)超越突破的最新解读 / 020(四)意识形态的发展演变 / 025第二章 由神到钱:西方文明的突进之谜 / 035一、突进:现代西方社会的形成/036(一)文艺复兴——发现人 / 036(二)宗教改革——反教会 / 037(三)启蒙运动——反专制 / 038(四)工业革命——求利益 / 039 002 文明重构与金融崛起(五)阶级革命——变现代 / 042二、突变:西方文明的形成和演变/043(一)希腊的幻灭 / 044(二)基督教的诞生 / 053(三)教皇的革命 / 056(四)东学的西被 / 059(五)信仰的坍塌 / 062(六)人性的迷思 / 064(七)社会的重建 / 068(八)科技的兴盛 / 074(九)资本的僭主 / 076三、资本主义——人类文明之癌/077(一)二元分裂的理念价值 / 078(二)资本法权的规范价值 / 079(三)理性贪婪的实用价值 / 082(四)西方文明的残缺与衰落 / 086四、研究资本主义产生的三种范式/091(一)马克思范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 091(二)韦伯范式:宗教情怀决定民族路径 / 096(三)赫希曼范式:政治理念决定社会变革 / 100(四)三种范式可以融合互补,形成新范式 / 101第三章 文化政治经济学:一个新范式 / 107一、作为有机体的人类社会/108二、文化和实践:人类社会的一体两面/109(一)作为实践的社会结构 / 110(二)作为意识的文化价值体系 / 111(三)文化价值体系和社会结构的对应关系 / 112目 录 003三、价值体系与社会实践的互动关系/113(一)实践和意识的量子纠缠 / 113(二)理念价值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 116(三)规范价值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 119四、社会变迁的文化政治经济学分析/124(一)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框架 / 125(二)文化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 126五、文化政治经济学的突破与创新/129(一)理论的局限 / 129(二)实践的探索 / 130(三)突破与创新 / 131第四章 源远流长:中华文明的延续之谜 / 135一、农耕时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稳定阶段/136(一)与命与仁——传统社会的理念价值 / 136(二)隆礼重法——传统社会的规范价值 / 143(三)重本饬末——传统社会的实用价值 / 152二、近代转型期:中华文明的解构与动荡阶段/163第五章 重构中华文明,实现伟大复兴 / 169一、统一理念价值,彻底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171(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 / 171(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飞跃 / 172(三)共创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183二、提升规范价值:制度和人事二者不可偏废/185(一)严惩腐败,加强吏治 / 186(二)完善法治,重提礼治 / 191(三)承上启下,重塑意识形态 / 193 004 文明重构与金融崛起三、发展实用价值:科技和金融是腾飞的双翼/195(一)用技术来超越计划和市场的对立 / 198(二)用金融来调整权力和资本的关系 / 203(三)用实践来打破资本和劳动的对立 / 208四、用伟大复兴来引领全国各族人民/211五、人类文明之光:中华文明的回归与超越/214外篇 金融之崛起第六章 金融改写政治经济学 / 219一、何谓生产关系/220(一)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演变 / 222(二)理论和现实的冲突 / 224二、金融集中体现了现代社会的生产关系/225三、企业集中体现了现代社会的生产力/228四、理论被实践改写/229(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 / 229(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金融决定社会性质 / 230第七章 资本主义金融的崛起和异化 / 233一、崛起:金融是资本主义崛起的秘密/234(一)拓殖运动 / 234(二)殖民掠夺 / 236(三)金融支持 / 238二、异化:资本主义经济的金融化/243(一)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 / 243(二)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 / 245(三)资本主义金融全球化 / 248目 录 005第八章 我国金融体系的现状和问题 / 251一、中国经济问题的根源在金融/252(一)中国经济的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 / 252(二)中国经济问题的根源在金融 / 254二、我国生产力:国企与民企/255(一)国有企业,护国之根基 / 256(二)民营企业,活力之源泉 / 257三、我国生产关系:金融体系滞后于经济的转型发展/261四、银行体系的三大问题/263(一)支持中小企业力度不够 / 264(二)支持科技创新力不从心 / 265(三)扭曲货币传导机制 / 266五、资本市场的三大问题/267(一)牌照化带来超额利润 / 268(二)准入门槛高、门缝窄,中小企业上市无门 / 270(三)公司偏传统、轻创新,经济结构转型乏力 / 271第九章 社会主义金融的再造和超越 / 273一、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原则和方向/274(一)重申人民金融为人民的原则 / 274(二)回归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 / 275二、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思路和逻辑/277(一)微观上从计划向市场转变,提高效率 / 277(二)宏观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证公平 / 279(三)结构上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支持科创 / 281三、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核心和关键/283(一)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资本市场 / 284 006 文明重构与金融崛起(二)让资本市场成为金融基础设施 / 289(三)重建市场估值机制,重新为中国资产定价 / 290四、 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初心和归宿:发展“国民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体系/292(一)新三板,打造混合所有制的生产力 / 293(二)国有创投,构建混合所有制的生产关系 / 294参考文献 / 299内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