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三十五辑——过去与未来(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三十五辑——过去与未来(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 字数: 296
  • 出版社: 上海译文
  • 作者: [中]中山大学现象学文献与研究中心 编
  • 商品条码: 978753279814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36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作为现当代西方哲学中影响最广泛的哲学思潮之一,现象学从其创立之时起,就自觉地以“未来”为其思想之指向,以深切洞察时代在科学、技术、文化甚至是思维模式方面的危机为己任,积极探寻人类的未来生存之道。这种自觉意识和深刻洞察力也使现象学在将其思考渗透到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甚至是自然科学不同领域的过程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如今,人类生活依然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全球化与技术统治在给各地区的文明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同类型的危机与风险。如何立足时代的人类生存处境来探索未来的方向,是所有哲学的任务,更是作为“未来思想”的现象学不应推辞的责任。本辑的主题是“现象学:过去与未来”,以期集中反映中国现象学者在跨文化时代的现象学研究旨趣。\\\\\\\"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中山大学现象学文献与研究中心(原名“中山大学现象学文献馆”)由倪梁康先生创建于2002年。经近二十年的长足发展,馆内不仅拥有上千册现象学外文原典,而且还藏有最重要现象学家(如胡塞尔、海德格尔)的手稿或书信,以及慕尼黑现象学家遗稿的影印版。在中心负责人倪梁康的引领下,国内现象学研究的中坚力量(钱捷、方向红、陈立胜、朱刚、张伟等)汇聚于此,在对经典现象学研究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把现象学精神和方法与东方心性哲学传统相结合的共同研究方向,从而使一种崭新的现象学流派——心性现象学——渐趋成形。 \"
目录
\\\\\\\"目 录 〖现象学:过去与未来〗 面容与感性——列维纳斯的亲近诗学 现象学心理学为什么重要? 论作为先验方法的马堡学派新康德主义 “存在之真”中的沉思与理智——海德格尔对邓·司各脱范畴学说的现象学阐释 基于辨认意识的意义构造——对胡塞尔意义同一性标准的重构与辩护 “真理之国土”与“幻象之驻地”的共属一体——“先验辩证论”的两个面向与海德格尔对《纯粹理性批判》主题的理解 自我革新与泛方法主义——论胡塞尔自我革新的工夫论 论想象力作为比较能力——海德格尔的康德解读 〖原典汉译:纪念舍勒诞辰150周年〗 康德与现代文化——一篇纪念文章 舍勒与胡塞尔的通信 对马克斯·舍勒的《形式主义》的批注 《纯粹现象学与现象学哲学的观念》(1913年)中的边注与文本注释 〖现象学研究〗 萨特的先验现象学 介于康德与舍勒之间的伦理学——关于希尔德勃朗特的现象学价值伦理学研究 胡塞尔博士论题中的变分法研究及其与本质变更的关系 〖硕博论坛〗 感受的意向性与爱的超越——舍勒哲学作为经典现象学的另一种可能性 对主体性与他者的双重保卫——论《总体与无限》中的分离概念 西田几多郎早期人格哲学对利普斯“同感”论的接受与批评——日本哲学对早期现象学运动接受之一例 〖资料〗 2023年中国现象学研究论文与著作统计(刘思言整理) 编后记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征稿启事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参考文献的格式规范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