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自由的实践根源与社会呈现——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自由观新探

自由的实践根源与社会呈现——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自由观新探

  • 字数: 254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朱荣英 著
  • 出版日期: 2024-09-01
  • 商品条码: 978701026560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6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自由观的形成及其特质表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内在统一、同向互动的,社会的全面发展实质上确保了人的自由的根本实现,社会发展的总体取向、终极趋势就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马克思对人的实践本质作了全面性的规定,把人理解成具有无限丰富的社会关系及多方面能力的总体性的人,把人的自由发展归结为在各个层级上获得兼容并包、相互协调的全面发展。在人的社会劳动、社会关系和个体素质等各方面获得自由充分的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生态整合之后,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自由时间的一种理想生存状态。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自由观所预设的这种价值取向、幸福追求与美好目标,集中体现了其人文情怀、发展理念与主体维度,也构成了人类社会自由全面发展的最高命题。
目录
第一章 人的自由发展的实践根源与价值旨归
第一节 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批判维度及其阶级使命
一、马克思人学的批判维度及其人文情怀
二、国外马克思主义的非阶级立场及其真实意义
三、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反压制斗争”及其理性实质
四、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所蕴含的后批判视域
第二节 人对自然不合理的占用方式及其生态学根源
一、实现人与自然统一问题的不同主张
二、人与自然的矛盾映现了人与人的冲突
三、人对自然不合理的占用方式及其后果
四、人对科技的使用需要制度环境作保障
五、科技与资本的联手不会带来人的自由
六、对科技工具理性批判的思想主题
第三节 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人学革命及其价值旨归
一、实践唯物主义是以人为中心的哲学
二、科学、宗教、哲学在人学上的关联
三、实践唯物主义与西方唯科学主义的本质区别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