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奥尔夫音乐教学设计:理论、实践与案例

奥尔夫音乐教学设计:理论、实践与案例

  • 字数: 3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西南大学出版社
  • 作者: 黎莎 著
  • 出版日期: 2024-09-01
  • 商品条码: 978756972452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0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作为音乐教学法教师,我们在各种场合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即是“什么是奥尔夫教学法?¨常用的回答无外乎几种,”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整体艺术教育“”这是通过语言、歌唱、舞蹈、器乐和即兴来学习音乐的一种方式“”这是由德国作曲家卡尔·奥尔夫创立的“。当学生们或老师们似懂非懂地望着我的时候,我觉得这个词条对于他们来说始终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因为,奥尔夫教学法的相关概念无法轻松地用三言两语概括,教师必须系统地亲身体验才能对其有更为深入的理解。然而,教材中的文字讲解始终无法替代实际教学过程中所获得的音乐感知,特别是针对动作教学与器乐教学。但是,动作与器乐板块的教学又都是奥尔夫教学活动运用中的核心内容,其具象化的缺失总是让人深感遗憾。
在现今”互联网+“的教学改革浪潮之下,本书试图通过数字技术使教材中适当增加活动课的视觉效果,以”翻转课堂“的教学来丰富以往传统的教学形式。本书是《奥尔夫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线上课程的配套教材,书中语言、律动、声势、歌唱、器乐、戏剧等大部分课例皆有配套的视频可进行扫码观看,达到线上课程与线下教材的联动,活动视频可使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更为直观,让教材使用价值达到最大化。由于线上课程面对人群的多样性,本书适用于音乐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学,也适用于学校音乐教育教师、学前教育专业师生、社会音乐教育教师以及广大音乐教育者。
本书分为3个部分,共计11个章节,不仅对应线上课程的31个视频内容,同时也进行了补充与拓展。第一部分从奥尔夫教学法理念形成的历史背景开始进行阐述,让大家了解其核心理念与基础概念。第二部分将一一讲述奥尔夫教学法所涉及的所有实践技能范围,如语言、歌唱、律动与舞蹈、声势、奥尔夫乐器等,使学习者能在各类音乐活动中利用习得的相关实践技能来发展音乐理解能力。第三部分将对波尔动、固定音型等其他相关理论与五卷本教材进行剖析讲解,从感性理解上升到理性理解,从而使得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更为密切。
奥尔夫教学法在教学操作和教学设计上都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操作上它需要教师尽可能地熟悉多种艺术形式,并掌握多种教学实践技能的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但每一个相关形式都可延伸至独立的专业,如舞蹈、乐器演奏、戏剧等。任何一位教师都不可能掌握所有领域的所有技能,我们都会是某个领域的初学者,这也是第二部分占比最大的原因。
不仅如此,在音乐教学设计上卡尔·奥尔夫一直鼓励自发性和主动性学习,强调将音乐概念与音乐技能融合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技能的发展是为了阐明概念,而一个简单的概念却能延伸出多种多样的教学设计。所以,奥尔夫教学法没有固化的教学程序可以被应用到所有情况,它需要每一个人都能想出独属于自己的教学步骤和程序,在奥尔夫教学法基本的原则和基础的流程之上,发挥自身的创造性、音乐性和个性,使这些教学程序生动起来。
笔者希望通过线上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大家进一步地掌握相关技能,并将相关技能和音乐要素融合进行教学设计。同时希望本书中提供的一些素材、课程计划和相关课例,可为教育实践者进行奥尔夫教学设计时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例借鉴,使其对”原本性“概念亦有更深入的、全面的认识。
目录
第一部分 奥尔夫教学法的背景与原理
第一章 奥尔夫教学法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奥尔夫教学理念形成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军特学校的故事
第三节 奥尔夫学院的建立
第四节 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
第二章 奥尔夫教学的核心方式
第一节 音乐游戏的运用
第二节 素材的选择和应用
第三节 引导学生发现音乐
第四节 模仿行为的本能体现

第二部分 奥尔夫教学中的技能培养
第三章 语言教学
第一节 语言节奏
第二节 语言与伴奏
第三节 语言与声调
第四节 “音乐诗”——语言与诗歌
第四章 歌唱教学
第一节 嗓音训练
第二节 歌唱模仿
第三节 多声部合唱
第五章 律动教学
第一节 基本动作训练
第二节 运动中的音乐
第三节 民间舞蹈教学
第六章 声势教学
第一节 声势技巧——拍手、拍腿、跺脚和捻指
第二节 常规的声势组合练习形式
第三节 科斯·特雷的“身体音乐”
第四节 声势作品
第七章 无音高打击乐器教学
第一节 奥尔夫原本性乐器
第二节 无音高打击乐器
第三节 学校中的“鼓圈
第四节 无音高打击乐器合奏作品
第八章 有音高打击乐器教学
第一节 琴槌的介绍与训练
第二节 音条乐器
第三节 音筒
第四节 音条合奏
第五节 音条乐器上的即兴编创
第六节 音条合奏作品
第九章 原本性音乐戏剧
第一节 音乐与戏剧
第二节 绘本音乐戏剧
……

第三部分 奥尔夫教学法其他相关理论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