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针灸古典医籍精选导读

针灸古典医籍精选导读

  • 字数: 307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作者: 张淼 等 编
  • 出版日期: 2024-10-01
  • 商品条码: 978752144883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6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中医经典是中医之本,熟读经典、勤于临床是中医临床人才打牢基础、提高能力之必需。《读经典做临床系列》丛书根据中医古籍品种分类,精选古籍原文,并加以导读,帮助读者掌握中医最基本和核心的理论与方法,提高学习、领会、研究经典的水准,学会将古人的经验精华应用于现代临床实践。 针灸起源于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其起源可追溯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出现某些疼痛或不适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用手按摩、捶拍,甚至用尖锐的石器按压疼痛不适的部位,以使原有的症状减轻或消失。灸法的起源与火的使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人身体有某种不适时,用火烘烤会使症状得以减轻,人们继而用各种树枝作为施灸工具,逐渐发展到艾灸。 针灸治疗方法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其学术思想也随着临床医学经验的积累渐渐完善。《黄帝内经》是现存的中医文献中最早而且完整的中医经典著作,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经络系统,尤其是《灵枢经》所记载的针灸理论更为丰富而系统。晋代医学家皇甫谧潜心钻研《黄帝内经》等著作,撰写成《针灸甲乙经》,书中全面论述了脏腑经络学说,发展与确定了349个穴位,并对其位置、主治、操作进行了论述,同时介绍了针灸方法及常见病的治疗。唐宋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昌盛,针灸学术也有很大的发展。著名针灸学家王惟一铸造了铜人模型,外刻经络腧穴,内置脏腑,作为针灸教学的直观教具和考核针灸医生之用,促进了针灸学术的发展。宋代王执中的《针灸资生经》对宋以前的针灸学成就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对后世针灸学有重要影响。明代是针灸学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名医辈出,针灸理论研究逐渐深化,也出现了大量的针灸专著,如《针灸聚英》《针灸四书》《针灸大全》等,针灸学理论日益丰富。清初至民国时期,针灸医学由兴盛逐渐走向衰退。1949年以来,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针灸的研究、医疗、教学机构,从此以后,“针灸学”列入了中医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绝大多数中医院校开设了针灸专业,针灸人才辈出,针灸学走向辉煌。 本书精选《针灸甲乙经》《针灸资生经》《针灸大全》3本针灸经典著作原文,并加以导读,对经穴定位、刺灸方法、病证处方研习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为《读经典做临床系列》丛书之一,精选《针灸甲乙经》《针灸资生经》《针灸大全》3本针灸经典著作原文,并加以导读,对经穴定位、刺灸方法、病证处方研习均有重要参考价值。本书适合中医药临床、教学、科研人员参考,也可供中医药爱好者参阅。
目录
针灸甲乙经(节选)
导读2
序5
针灸甲乙经卷之二6
十二经脉络脉支别第一上6
十二经脉络脉支别第一下10
奇经八脉第二14
脉度第三16
十二经标本第四16
经脉根结第五17
经筋第六18
骨度肠度肠胃所受第七20
针灸甲乙经卷之三23
头直鼻中发际旁行至头维凡七穴第一23
神庭23
曲差23
本神23
头维23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