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债 5000年债务史 增订典藏版

债 5000年债务史 增订典藏版

一位人类学家,一部5000年债务史,颠覆经典经济学理论。 以人类学角度纵观债务关系,给后疫情时代的全新启示。从疫情中寻找人类社会周期发展的规律。
  • 字数: 548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作者: (美)大卫·格雷伯 著 孙碳,董子云 译
  • 出版日期: 2021-03-01
  • 商品条码: 978752171426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52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人类学家回应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著作。 ◆从疫情中寻找人类社会周期发展的规律。作者涉猎人类学、经济学、法学等,跨学科带来独特视角。反观全球疫情、十天四次美股熔断、经济衰退迹象、气候变化危机,都在告诉我们:债、货币、工作、信用、增长和“经济”概念本身都是我们开始重新想象的基石。 ◆作者增订典藏版。已故人类学家留给世人的巨大精神遗产。 ◆梳理了5000年的债务史。作者以以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的视角揭示5000年来(从文明的初始到全球负债时代)人类的行动规律。丰富的实证研究和批判性观点启发思考。 ◆颠覆经典经济学理论。传统经济学认为,货币是以物易物的替代者,从而有信用体系。大卫·伯雷格对此进行了挑战,分别从货币产生的原因、顺序、目的进行了反常识的思考。 ◆人文精神的回归。作者用人类学角度看债务,目的是启发读者用人类学视角看待社会事务和人类经验,而非让“金钱至上”吞噬人类彼此关爱的本性。 ◆媒体与学界盛赞。清华大学罗家德教授、《彭博商业周刊》《金融时报》《观察家报》《财新周刊》《新京报》齐声推荐。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由人类学家回应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著作。在书中,作者通过“债”这个切入点,以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的视角揭示5000年来(从文明的初始到全球负债时代)人类的行动规律,债、货币、工作、信用、增长和经济概念本身都是我们开始重新想象的基石。传统经济学认为,人类从以物易物开始,继而出现货币,货币让人类生活变得更加方便,然后发展出信用体系。大卫·格雷伯对此发起了挑战,分别从货币产生的原因、顺序、目的进行了反常识的思考:货币并不是以“易物”替代者的形式出现的,而是埃及或苏美尔的神职人员为更有效地收税或计算财富而创造出来的。他认为,人类在5000年前已经使用复杂的信用体系而不仅是物物交换来进行商品交易。是金钱让责任和义务变成债务,价格概念和冷漠的市场吞噬了人类彼此关爱的本性。格雷伯推翻了很多债务领域的经典预设,将5000年的债务史划分出五个阶段:早期的农业帝国(公元前3500—公元前800年)、轴心时代(公元前800—600年)、中世纪(600—1450年)、资本主义帝国时期(1450—1971年)和当今的金融世界(1971年—)。在这些不同的时期,格雷伯认为虚拟货币重复着“出现、消失、再出现、再消失”的状态。格雷伯认为,一旦我们从道德层面理解了债务的社会起源,就会从多角度处理债务问题,如抵押贷款、信用卡债务、学生贷款,还有国家的债务。作者提出了批判性的解决方案:免除所有国际间的和消费者的债务,并提醒人们还债并非道德核心。富人之间或者国家之间的债务常常会通过重新谈判解决,这几乎贯穿整个世界史。
目录
01基于道德困惑的经验
不平等的债务
被债务定义的人类关系
债务是需要偿还金钱的责任
债务的当下价值
从债务史洞悉人类社会
本书梗概
02挑战经典经济学:以物易物的谬误
被误解的铸币史
以物易物的陷阱
颠覆认知的货币史
03原始债务
传统经济学中的货币与市场
国家及货币信用理论
原始债务溯源
创造谬论
社会与债务
04暴行与救赎
典型货币形式(94)
债务催生出的人类道德
救赎与债务
05经济关系中的道德基础
社会互动关系中的债务
共产主义
交换:礼物经济
阶层
道德模式的转换
债务:尚未完成的交换
06性与死亡的游戏
“社会货币”与“人性经济”
聘礼:钱无法解决的债务
赔偿金:欠下比钱更珍贵的债务
血债(莱利人)
人肉债(蒂夫人)
奴隶交易
反思暴力
07荣誉与降级:当代文明的基础
“人性经济”中的荣誉
荣誉与债务
荣誉降级与债务危机
自由对奴隶制的反击
结论
08信用货币与金银货币:历史周期的循环
虚拟与金属货币交替的历史周期
美索不达米亚(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800年)
埃及(公元前2650—公元前716年)
中国(公元前2200—公元前771年)
09轴心时代(公元前800年—600年)
铸币与军事力量的隐秘联系
唯物论1:追逐利润
唯物论2:物质
结论
10中世纪(600年—1450年)
中世纪印度(走向等级制度)
中国:佛教与无限债务经济
近东伊斯兰(信用是资本)
欧洲:教会崛起、高利贷与商人冒险家
精神化的中世纪:货币形式背后的道德哲学
11大资本主义帝国时代(1450—1971年)
全球流动的金银
贪婪之恶:恐怖的征服者与愤怒的负债者
信用经济转向利息经济
新信用形式的兴起
资本主义的本质
结论
12不确定的时代(1971—)
新美元政策的前世今生
债务货币化对世界经济体系的深远影响
债与新历史周期的碰撞
结论
后记
注释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