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三生空间”视角下西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研究

“三生空间”视角下西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研究

  • 字数: 212
  • 出版社: 经济管理
  • 作者: 支小军|
  • 商品条码: 978750969788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8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 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 国各类资源与环境空间的开 发利用程度不断加深,由于 资源环境保护力度滞后,且 进一步呈现出高强度的开发 态势,导致社会经济发展与 资源环境条件支撑之间的矛 盾日益凸显。新形势下,随 着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和环 境空间消费需求的刚性增长 ,本已短缺的各类资源和有 限环境空间将面临更大的压 力。西部地区面临的形势则 更加堪忧,西部大开发不但 带来了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 长足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严 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 题,由于生产空间、生活空 间过度挤占生态空间,生态 系统正面临较大压力,整体 处于不安全状态。如何科学 应对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 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冲突,实 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 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 题。本文通过系统梳理相关 研究文献,全面归纳总结资 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研究 的学术争议问题,提出解决 问题的研究假说并予以演绎 推理,从“三生空间”视角, 即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 态空间,探索创新资源环境 承载力监测预警研究的理论 与方法,构建更加科学的资 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体系 ,并以西部12个省市区为例 进行实证分析,准确研判西 部12个省市区资源环境承载 力存在警情、警源,并据此 提出提升西部地区资源环境 承载力的对策建议。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目标及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研究创新之处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及说明 2.2 相关理论基础 第3章 “三生空间”视角下资源环境承载力理论辨析 3.1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学术争议 3.2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假说及其演绎推理 3.3 “三生空间”演进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演进的协同性探析 3.4 “三生空间”视角下资源环境承载力组织架构及评价原理 第4章 “三生空间”视角下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研究分析构架 4.1 “三生空间”视角下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的总体要求与思路框架 4.2 “三生空间”视角下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指标选择与预警模型构建 4.3 “三生空间”视角下资源环境承载力警情趋势的预测模型构建与检验 4.4 “三生空间”视角下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集成效应、分解思路与函数 4.5 “三生空间”视角下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系统耦合协同性内涵与测度函数 第5章 “三生空间”视角下西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实证分析 5.1 西部地区界定与数据收集 5.2 “三生空间”视角下西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指标检验与确权 5.3 “三生空间”视角下西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的阈值划分 5.4 “三生空间”视角下西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研判分析 5.5 “三生空间”视角下西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警情走势监测分析 第6章 “三生空间”视角下西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集成效应分解 6.1 “三生空间”视角下西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综合集成效应分解 6.2 “三生空间”视角下西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专项集成效应分解 第7章 “三生空间”视角下西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系统耦合协同性测评 7.1 “三生空间”视角下西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系统耦合度测评 7.2 “三生空间”视角下西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系统协同性测评 第8章 “三生空间”视角下西部地区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对策建议 8.1 提升西部地区资源环境支撑力具体意见与对策建议 8.2 提升西部地区生产集约高效性的对策建议 8.3 提升西部地区生活适度宜居性的对策建议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