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唐宋学术思想转型研究

唐宋学术思想转型研究

  • 字数: 320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葛焕礼|
  • 商品条码: 978710116886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554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在梳理、评述相关 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实 证研究的方法,对唐宋学术 思想转型领域内前人关注较 少或研究不足的重要问题, 进行专题性的研究。内容包 括中唐啖助、赵匡和陆淳《 春秋》学著作考辨以及他们 学说思想的经学转型意义, 初唐道教重玄学与程朱理学 的思想关联,晚唐五代文人 小说中的“仙境”与道教“洞 天福地”的关系,“宋初三先 生”胡瑗、孙复、石介及开 新学风的士建中、刘敞等人 的生平事迹、学术思想和学 术地位,唐宋时期的《左传 》学与史书纪事本末体起源 的关系。期望经由系列这样 的专题深耕,连片成畴,从 而更为真切地呈现唐宋学术 思想转型的机制和状貌。
目录
绪言 第一章 唐宋学术思想转型研究述评 第一节 唐宋思想文化转型:国内不同学科范式下的研究与认知 一、“唐代思想文化”与“宋代思想文化”:内涵、转变过程和原因 二、唐宋思想文化转型的解释模式 三、问题与认识 第二节 范式与问题:美国的唐宋思想转型研究 一、观念史的研究:从赖肖尔到狄百瑞、陈荣捷 二、历史主义研究范式的兴起 三、结语 第三节 思想与思想史——土田健次郎《道学之形成》评介 第二章 啖助、赵匡和陆淳的《春秋》学著作及其《春秋》学转型意义 第一节 啖助、赵匡和陆淳《春秋》学著作考辨 一、啖助的《春秋》学著作 二、赵匡的《春秋》学著作 三、陆淳的《春秋》学著作 四、结论 第二节 由“义见微旨”注再论陆淳《春秋微旨》的撰作时间 一、《春秋微旨》非撰作于陆淳纂会啖助、赵匡著作之时 二、《春秋集传纂例》“义见《微旨》”注之疑义 三、《春秋集传纂例》“义见微旨”注形成缘由蠡测 四、结论 第三节 啖助、赵匡和陆淳《春秋》学的学术转型意义 一、独特的《春秋》宗旨说与经文解说主体性的建立 二、记实书法原则与汉、宋经学义理依据的转变 三、重以义例解经与经文解说自主性的加强 四、重以“讥贬之义”解经与经文解说立场的转变 五、强烈的现实关怀与《春秋》经世学统的再建 第三章 唐宋道教与儒学:思想文化关联 第一节 论李荣思想与程朱理学的关联 一、“理”涵义之关联 二、“性”涵义之关联 第二节 晚唐五代小说中的“仙境”:文士与道士构建之比较 一、文人小说“仙境”与道教仙境的场域主体类型比较 二、文人小说“仙境”与道教“洞天福地”之关系 三、道教小说中的“仙境”:以杜光庭小说为例 四、结语 第四章 宋初的儒士与儒学:学术思想新声 第一节 孙复生平事迹及著作考辨 一、欧阳修《孙明复先生墓志铭》记载考辨 二、孙复和胡瑗关系考辨 第二节 士建中生平及思想考述 一、生平事迹 二、学术思想 三、传授和影响 第三节 石介儒学思想析论 一、思想特点及阐释方式 二、哲理要点 三、弘扬儒道的举措和思想 第四节 论刘敞在北宋的学术地位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