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质生产力驱动的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研究

新质生产力驱动的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研究

  • 字数: 300
  • 出版社: 中国经济
  • 作者: 宋敏|译者:无
  • 商品条码: 978751367997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6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书稿共10章,已完稿。 本书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聚焦于数字新质生产力驱动下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针对数字经济背景下黄河流域发展的短板、问题与弱项,重点围绕碳排放、数字金融、产业发展、绿色金融及共同富裕等多个主题,涉及数字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黄河流域经济、生态、社会等多个方面,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全流域高质量发展以及民生改善提供理论支撑,力图为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理论研究作出贡献。
作者简介
宋敏,男,管理学博士、理学博士后、美国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访问学者,教授、西安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生导师、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管理。10余篇论文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出版著作2部,获得陕西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荣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陕西省教学成果奖多项,主持参加国家级、教育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等多项课题。作为评估专家组组长,组织百余名师生分别奔赴多省,完成了16个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退出的第三方评估工作。
目录
第一章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黄河流域碳排放强度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 12
第一节 黄河流域碳排放强度的研究综述 12
第二节 黄河流域碳排放强度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3
一、研究方法 13
二、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14
第三节 黄河流域碳排放强度的时空演变 15
一、碳排放强度的时间演变特征 15
二、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演变特征 16
三、碳排放强度的发展预测 17
第四节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碳排放强度的驱动因素分解 18
一、单个驱动因素作用强度分析 18
二、驱动因素的交互作用分析 19
第五节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21
一、研究结论 21
二、政策建议 21
第二章 数字新质生产力发展下黄河流域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 23
第一节 数字新质生产力发展下黄河流域碳排放的演变评价 23
一、黄河流域碳排放的研究进展 23
二、模型构建与判定方法 25
三、测算结果与分析 27
第二节 黄河流域数字新质生产力对碳排放的实证分析 31
一、黄河流域碳排放的测算 32
二、黄河流域数字新质生产力的测算 32
三、黄河流域数字新质生产力对碳排放影响效果分析 33
第三节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37
一、研究结论 37
二、政策建议 37
第三章 数字金融视角下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39
第一节 数字金融和是生态环境高质量的研究进展 39
一、数字金融的内涵与测算 39
二、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测算 40
三、数字金融对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41
第二节 黄河流域地区数字金融对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理论分析 41
一、数字金融对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 41
二、数字金融对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中介效应 42
三、数字金融对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门槛效应 44
第三节 黄河流域地区数字金融对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实证分析 44
一、黄河流域地区数字金融的测算与分析 44
二、黄河流域地区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测算与分析 45
三、黄河流域地区数字金融对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果分析 48
第四节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58
一、研究结论 58
二、政策建议 58
第四章 数字新质生产力驱动下黄河流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60
第一节 数字新质生产力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进展 60
一、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测算 60
二、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与测算 62
三、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63
第二节 数字新质生产力对黄河流域产业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理论分析 64
一、数字新质生产力影响黄河流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 64
二、数字新质生产力影响黄河流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非线性效应 65
三、数字新质生产力影响黄河流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中介效应 66
第三节 数字经济影响黄河流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证分析 68
一、黄河流域数字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测度 68
二、黄河流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 70
三、数字新质生产力影响黄河流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效果分析 72
第四节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79
一、研究结论 79
二、政策建议 80
第五章 数字经济发展对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82
第一节 黄河流域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 82
一、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概述 82
二、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与分析 84
第二节 黄河流域各省份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 90
一、出口技术复杂度相关研究 91
二、黄河流域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测度与分析 92
第三节 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与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 96
一、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影响的理论基础 96
二、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影响因素分析 99
第四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 102
一、研究结论 102
二、政策建议 102
第六章 数字经济发展对黄河流域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105
第一节 引言 105
第二节 文献综述 107
一、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107
二、供应链金融的经济后果研究 108
第三节 内涵解析 109
一、全要素生产率 109
二、供应链金融内涵 110
第四节 供应链金融赋能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分析 111
一、供应链金融的资源配置优化效应 111
二、供应链金融的技术创新驱动效应 113
三、供应链金融的产业链协同效应 116
第五节 供应链金融赋能全要素生产率的现实路径 119
一、构建多层次、跨区域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 119
二、加强供应链金融与技术创新的深度融合 120
三、推动供应链金融赋能产业链升级 120
第七章 数字新质生产力驱动下黄河流域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研究 122
第一节 引言 122
一、概念界定 122
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作用 123
三、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作用 124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126
第二节 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127
一、黄河流域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 127
二、黄河流域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 132
三、存在问题 136
第三节 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绿色金融发展的耦合效应研究 137
一、数字经济与绿色金融的协调状况研究 137
第四节 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绿色金融发展的空间演化研究 144
一、数字经济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的空间差异性分析 144
第五节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50
一、研究结论 150
二、政策建议 150
第八章 数字经济融合下黄河流域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研究 152
第一节 引言 152
一、数字经济、普惠金融的概念界定 152
二、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作用 153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155
四、文献综述 156
第二节 数字经济对普惠金融的影响的理论分析 158
第三节 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普惠金融现状与挑战 159
一、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现状与挑战 159
二、黄河流域普惠金融发展现状与挑战 163
三、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在普惠金融中的应用现状与挑战 166
第四节 数字经济对普惠金融的影响的实证分析 167
一、数字经济综合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167
二、普惠金融指标体系的构建 167
三、黄河流域普惠金融的时空特征 168
四、数字经济对普惠金融影响的效应分析 169
五、实证结果分析 171
第五节 数字经济促进黄河流域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结论与对策建议 176
一、构建黄河流域普惠金融数字化服务平台 176
二、创新黄河流域普惠金融产品与服务 177
三、完善黄河流域普惠金融政策支持体系 177
四、加强黄河流域普惠金融风险管理与监管 178
第九章 数字经济推动下黄河流域金融信用体系建设研究 180
第一节 引言 180
一、研究背景 180
二、金融信用体系的概念与内涵 181
三、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对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与意义 183
第二节 黄河流域金融信用体系建设现状 184
一、黄河流域金融信用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 184
二、黄河流域各省金融信用平台运行现状 188
三、黄河流域金融信用体系建设的成效分析 192
第三节 黄河流域金融信用体系2024年建设目标及展望 195
一、山东省2024年金融信用体系建设 195
二、陕西省2024年金融信用体系建设 196
三、四川省2024年金融信用体系建设 196
四、山西省2024年金融信用体系建设 197
五、甘肃省2024年金融信用体系建设 197
六、河南省2024年金融信用体系建设 198
七、宁夏回族自治区2024年金融信用体系建设 198
八、内蒙古自治区2024年金融信用体系建设 198
九、青海省2024年金融信用体系建设 199
第四节 结论与建议 199
一、黄河流域信用体系建设发展结论 199
二、黄河流域信用体系建设的建议 200
第十章 数字普惠金融背景下黄河流域共同富裕的推进路径研究 203
第一节 数字普惠金融和共同富裕的研究进展 203
一、数字普惠金融的内涵与测算 203
二、共同富裕的内涵与测算 204
三、可行能力理论的内涵与相关研究 206
四、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 207
第二节 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理论分析 208
一、减贫增收效应 208
二、科教提升效应 209
三、治理规范效应 209
四、福祉增进效应 210
五、生态改善效应 210
第三节 黄河流域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实证分析 211
一、黄河流域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测算 211
二、黄河流域地区共同富裕的测算 211
三、黄河流域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实证分析 216
第四节 结论与建议 223
一、研究结论 223
二、政策建议 223
参考文献 22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