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近代川鄂贸易发展研究 1840-1937 以五口开埠通商为中心

近代川鄂贸易发展研究 1840-1937 以五口开埠通商为中心

  • 字数: 20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李俊杰,薛政超 著
  • 出版日期: 2024-10-01
  • 商品条码: 978752274341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0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在学界已有研究基础上,以近代川鄂省际贸易演变为中心,探讨长江五口通商对中国传统市场格局和体系的影响。首先,论述唐朝至清代前中期川蜀和荆楚地区水陆交通发展及两地逐渐形成稳定贸易关系和贸易结构的历史过程。其次,以汉口、宜昌、重庆开埠等为重要时间节点,分析在洋货步步侵入长江中游乃至西南腹地的背景下,川鄂区际贸易系统开始离散以及原先以重庆-汉口为重心的区域市场格局被重新整合的发展趋势。最后,揭示在辛亥革命以来湖北近代工业发展基础上,部分湖北工业品又重新替代销川洋货所引发的川鄂间市场格局转换。五口通商以来川鄂地区对外贸易与省际贸易的交织互动,从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对国内商品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近代川鄂贸易发展的背景
第一节 以川江水路为主的川鄂贸易线路
第二节 水路交通环境的变化对川鄂贸易方式的影响
结论
第二章 鸦片战争后至重庆开埠前的川鄂贸易
第一节 汉口、宜昌开埠与川鄂贸易的发展
第二节 木船、轮船联合运输商品
第三节 “川盐济楚”:川鄂传统市场的状况
第四节 棉花、土布销川:川鄂新市场的发育
结论
第三章 重庆开埠至抗日战争前的川鄂贸易
第一节 重庆、沙市、万县开埠与川鄂贸易新局面
第二节 挂旗船、川江轮船与商品运输
第三节 “川土销鄂”:川鄂市场的畸形繁荣
第四节 棉纱销川:川鄂市场对外来商品入侵的抵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