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名人读书经验

名人读书经验

  • 字数: 22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作者: <万象文化>编写组 编 著
  • 出版日期: 2010-01-01
  • 商品条码: 978720410277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74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1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世上有一种征服,不凭蛮力,不用刀枪,亦无需牺牲,这便是中国古人所说的“人文”,亦即“文化”。



《易经》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简单地说,就是考察客观世界以研究其规律性的变化;观察人类文明的进展,就能用人文精神来教化天下。这是中国古代儒者的思想,未免有拔高人文之嫌。但其“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人文精神却是值得称道的。与华夏文明几乎同时形成的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文化大都已经衰落甚至灰飞烟灭,唯有华夏文明历经五千年磨难而依然长盛不衰。力量来自何处?主要是靠自身积累的深厚人文底蕴,支撑了五千年来这片物质上并不丰裕的“天下”。



现代中国的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无比的历史命题,需要几代、十几代甚至几十代中国人尤其是他们的人文学者,进行长期的、艰难的心血智慧投入的伟大工程,需要建立“中国精神”的博大精深而又生机蓬勃的现代体系,建立它的特质和内在逻辑,它的品格和气度,它的价值观和范畴,它的理论积累和运行机制,这些都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就其本质而言,文化工程是一种“人心工程”,有关人的素质、情趣、价值追求、终极关怀、精神家园和人生设定的工程。可以说,文化是民族的标志,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正如一位学者所说:文化是我们的生命,以及外延如平原、山脉、湖泊、河流这些构成我们存在空间的核心。这种诗一般的语言深处,蕴含着历史的理性,读来有一种深邃厚重之感。



在这样的文化大背景下,本套系列丛书――“万象文画”的出版问世无疑是一个适时的、有战略意义的项目,它的策划、设计和构思,集中体现了传承中华文明精华的意图。本套丛书信息量大,在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中,总揽了国学精粹、社科立志、政治军事、科学技术、人文历史、山川风物、百业众艺等方面内容,为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名牌效应”重铸生命,注入现代人的世界视野、理性判断和科学情怀,拓展出更高、更远的新境界。丛书版式新颖,设计精美,图文并茂。大量或直观或蕴籍的图片让人耳目一新,使它成为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进行有效交流与沟通的“通用语言”和桥梁,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因知识层次的差异而带来的传播壁垒,突破了知识精英的狭小范围,赋予大众传播以“大众化”、“普及化”的意义。果能如此,则读者幸甚,文化幸甚!这也正是“万象文画”编著者的初衷。可以预见的是,当来自各个阶层的读者凭着他们异常活跃的好奇心和记忆力,饶有兴味地沉浸于“万象文画”所构筑的精美图文之中,对之逐章咏哦、背诵,出乎口,入乎心,寻解析疑,沉移默化的时候,这部书将成为他们具有深邃的历史感和世界视境的文化“底色工程”。
目录
第1辑  读书可以改变人生
  做人必须从读书开始/季羡林
  书籍能帮助我们生活/高尔基
  书让我们进入一个充满奇观和智慧的世界/胡佛
  求知可以改进人性/培根
  书即是人,人即是书/郁达夫
  知识的多寡,事关能否实现理想/苏步青
  最简便的修养方法是读书/梁实秋
  读书在精不在多/郑板桥
第2辑  阅读,让我们的身心更加愉悦
  人类的智慧就是快乐的源泉/陈伯吹
  悠闲地读书,是人生最有味的享受/柯灵
  常翻书本的人就像在不断审视自己的第二种生活/蒙田
  应为自己的乐趣而读书/毛姆/
  获得未知的知识是最大的欢乐/陈旭麓
  从时间的海绵里挤出“水分”来读书/董遇
第3辑  读书也要讲方法
  常做记录是笨而有效的的读书方法/梁启超
  读书应将自己的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廖沫沙
  关注书本精髓,学习事半功倍/诸葛亮
  “不求甚解”不等于“不求解”/陶渊明
  苦学也要讲方法/韩愈
  思路要沿着书中的意思走/朱熹
  读书如打仗,都要讲谋略/戚继光
  读书也要做好自我监督/顾炎武
  学与思并重/王夫之
  懂得选择书本,是一种必须注意的学习方法/秦牧
  读书学习要多思考多实践/孔子/
第4辑  读书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最好途径
  读书让人对陌生的事物由熟变巧/冰心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司马迁
  多读书才能开阔眼界/邓拓
  用一生的热爱去对待书本
  理论性的文章更受益/臧克家
第5辑  关于读书的特别经验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