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培育机制研究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培育机制研究

  • 字数: 227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作者: 陈一鸣 等 著 著
  • 出版日期: 2017-11-01
  • 商品条码: 978751364875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5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主要内容如下:(1)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内涵分析及其确认。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应具有的特点,界定其内涵;依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特点及内涵,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作为确认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理论依据。(2)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中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发展的关键环节。在阐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中科技创新特点及其科技创新机理的基础上,分析现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内科技创新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给出并剖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内科技创新体系的结构。提出基地内科技创新的促进策略。(3)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博弈分析。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科技创新过程中的激励策略设计、基地内产学研主体间的创新策略选择以及基地内人才开发策略选择进行博弈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4)构建新兴技术研发和市场化两阶段模型,对政产学研合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研究。针对新兴技术研发阶段,构建企业和学研方的演化博弈模型,并分析了影响双方合作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针对新兴技术市场化阶段,建立了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委托代理模型,并分析了企业行为可被观测和不被观测两种情况。(5)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设计。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中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构建原则,并构造基地内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6)剖析了长沙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长沙市工程机械产业基地、武汉东湖高新区光电子产业基地、中关村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在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7)分析我国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区域布局及其现状。探讨各区域内新材料产业基地的特点及其发展模式。分析我国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发展趋势并给出推动我国新材料产业基地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以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基地为例,分析其基本建设情况,提出推动其发展的政策建议和保障措施。(8)分析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现状和长沙工程机械行业现状,探讨长沙工程机械产业基地发展的基本思路,分析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链的发展现状,比较了基地内的核心企业(中联重科)在关键技术方面与国内外工程机械先进技术的差距,构造长沙工程机械产业基地产业链发展路线,并提出了推动长沙工程机械产业基地发展的保障措施。(9)采用专利地图分析方法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共性技术进行遴选之后,导出了其几种发展趋势,绘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共性技术综合路线图。分析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内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主要功能,给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内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通用架构及其网络服务平台的基本框架。提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内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推进策略。
作者简介
陈一鸣,男,1970年12月生,湖南双峰县人,2002年毕业于中南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曾分别于日本国千叶工业大学、美国西俄勒冈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做访问学者。现为长沙理工大学经管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主任、经管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经管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评委、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评委和湖南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评委等兼职。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升级、信息管理、技术创新。
目录
1绪论
1.1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主要研究内容
1.4基本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方法
2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内涵及其评价与确认
2.1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特点及其内涵
2.2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选择的基本原则
2.3候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评价指标体系
2.4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候选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评价
2.5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评价与选择实例
2.6本章小结
3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中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
3.1引言
3.2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中科技创新的特点及其机理
3.3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内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3.4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中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原则及其结构3.5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中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对策
3.6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内各主体为科技创新应做的工作
3.7本章小结4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博弈分析
4.1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的激励策略设计
4.2基地内产学研主体间的创新策略选择
4.3基地内人才开发策略选择的博弈分析
4.4本章小结
5政产学研合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博弈分析
5.1企业与学研方演化博弈
5.2企业与政府博弈
5.3本章小结
6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设计
6.1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原则
6.2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基本架构
6.3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网络服务平台
6.4本章小结
7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中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案例剖析
7.1长沙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内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剖析7.2长沙市工程机械产业基地内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剖析
7.3武汉东湖高新区光电子产业基地内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剖析
7.4中关村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剖析
7.5本章小结
8我国新材料产业基地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8.1引言
8.2我国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现状
8.3我国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发展趋势
8.4推动我国新材料产业基地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8.5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发展对策8.6本章小结
9长沙工程机械产业基地培育机制
9.1工程机械行业分析
9.2长沙工程机械行业现状
9.3长沙工程机械产业基地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9.4长沙工程机械产业基地中工程机械产业链的发展路径
9.5推动长沙工程机械产业基地发展的保障措施
9.6本章小结
10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内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构建
10.1生物医药产业共性技术路线图的绘制
10.2生物医药产业共性技术服务效率
10.3生物医药产业共性技术与技术服务的供给
10.4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内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功能定位
10.5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内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10.6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内网络服务平台的构建
10.7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内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推进策略10.8本章小结参考文献
附录本书包含的作者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