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可持续价值导向下的平台企业社会责任:履责现状、治理机制及价值实现

可持续价值导向下的平台企业社会责任:履责现状、治理机制及价值实现

  • 字数: 25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企业管理出版社
  • 作者: 王仙雅 著
  • 出版日期: 2024-11-01
  • 商品条码: 9787516431344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60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要坚持可持续,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平台企业具有商业平台和社会平台的双重身份,无论是个体层面的行为异化和责任缺失,还是平台层面的价值共毁,都会对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恶性影响。以可持续价值为导向推进平台企业社会责任治理,不仅能打造共享共生共治的平台生态,而且能推动互联网平台经济的永续发展。通过构建平台社会责任共同体,运用演化博弈推演理论模型和均衡策略,提出平台企业社会责任的治理范式;依据“动机—过程—效果”的价值创造模式,对平台企业社会责任治理创造可持续价值的实践路径、驱动因素、治理效果进行案例探讨和实证分析,提出可持续价值的生成机制和延续机制,进一步拓展和丰富现有理论。
作者简介
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投资学系主任、投资学教工党支部书记,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大学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企业社会责任与平台治理。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天津市教委项目、天津科技大学青年拔尖人才项目等;参加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自科基金多项。发表在《科学学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软科学》等CSSCI高水平期刊20多篇;撰写专著2部,参编专著1部。
目录
第一篇 导 论第1章 绪 论1.1 研究背景1.2 研究意义1.2.1 理论意义1.2.2 实践意义1.3 研究目标1.4 研究思路与内容1.4.1 研究思路1.4.2 研究内容1.5 研究方法1.6 研究重点和难点1.6.1 研究重点1.6.2 研究难点1.7 创新点1.8 本章小结第2章 文献综述2.1 平台情境下的社会责任问题及根源2.1.1 平台情境下的社会责任问题2.1.2 各类平台中社会责任的具体问题2.1.3 平台情境下社会责任问题产生的根源2.2 平台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2.2.1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范畴2.2.2 平台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范畴2.3 平台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责现状2.4 平台企业社会责任的治理现状2.4.1 平台企业社会责任治理的演变历程2.4.2 平台企业社会责任治理的主体2.4.3 平台企业社会责任治理的模式2.4.4 各类平台企业社会责任治理的措施2.5 价值创造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历程2.6 可持续价值与可持续商业模式2.6.1 可持续价值的概念和范畴2.6.2 可持续商业模式2.7 本章小结第二篇 履责现状第3章 平台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责路径——基于短视频平台的双案例研究3.1 融媒体环境下短视频平台的社会责任3.2 研究设计与案例选择3.2.1 研究方法3.2.2 案例选择3.2.3 资料收集3.3 扎根理论程序化编码3.3.1 开放性编码3.3.2 主轴编码3.3.3 选择性编码3.3.4 理论饱和度检验3.4 短视频平台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三层结构”3.4.1 底线责任3.4.2 合理责任3.4.3 贡献责任3.5 短视频平台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动态履责路径”3.5.1 底线责任履责路径:外因驱动+内因驱动→风气治理+系统完善→底线责任3.5.2 合理责任履责路径:外因驱动+内因驱动→业务拓展+价值引领→合理责任3.5.3 贡献责任履责路径:外因驱动+内因驱动→践行公益+弘扬文化→贡献责任3.6 本章小结第4章 平台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履责路径——基于三类平台的多案例研究4.1 乡村振兴视角下的平台企业履责4.2 研究设计与案例选择4.2.1 研究方法4.2.2 案例选择4.2.3 资料收集4.3 扎根理论程序化编码4.3.1 开放性编码4.3.2 主轴编码4.3.3 选择性编码4.3.4 理论饱和度检验4.4 平台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三大履责路径4.4.1 乡村人才培育之路4.4.2 乡村产业兴农之路4.4.3 乡村文化振兴之路4.5 本章小结第三篇 治理机制第5章 可持续价值导向下平台企业社会责任治理的理论推演5.1 可持续发展理论视角下的正当性分析5.2 共生理论视角下的正当性分析5.3 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视角下的正当性分析 5.3.1 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5.3.2 刺激—反应模型5.3.3 回声模型5.4 平台企业社会责任治理共同体5.5 本章小结第6章 可持续价值导向下平台企业社会责任治理的三方演化博弈分析6.1 博弈视角下的平台企业社会责任治理6.2 模型假设与构建6.2.1 参数说明和模型假设6.2.2 收益矩阵构建6.3 三方策略选择的复制动态分析6.3.1 平台企业的复制动态分析6.3.2 平台双边用户的复制动态分析6.3.3 政府的复制动态分析6.4 三方主体策略的演化稳定性分析6.5 不同情境下的仿真模拟6.6 初始意愿和主要参数对演化路径的影响6.6.1 初始意愿变化对主体演化路径的影响6.6.2 惩罚系数和对主体演化路径的影响6.6.3 可持续收益、和对主体演化路径的影响6.6.4 政府积极监督的社会环境收益和成本对主体演化路径的影响6.7 本章小结第7章 可持续价值导向下的平台企业社会责任治理机制7.1 平台企业社会责任自组织管理机制7.2 利益相关方的协同共演机制7.3 共同体内部多阶段监管机制7.4 声誉激励机制7.5 本章小结第四篇 价值实现第8章 平台企业社会责任治理创造可持续价值的探索性分析——基于五类平台的多案例研究8.1 平台企业社会责任治理与可持续价值创造的关系8.2 研究设计与案例选择8.2.1 研究方法8.2.2 案例选择8.2.3 资料收集8.3 扎根理论程序化编码8.3.1 开放式编码8.3.2 主轴编码8.3.3 选择性编码8.4 初始性价值与可持续价值8.5 从价值生成到价值延续的动态路径8.5.1 可持续经济价值创造路径8.5.2 可持续社会价值创造路径8.5.3 可持续环境价值创造路径8.6 本章小结第9章 平台企业社会责任治理对用户响应价值的影响——基于短视频平台的调查9.1 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构建9.1.1 平台企业社会责任治理对用户内部心理响应的影响9.1.2 平台企业社会责任治理对用户外部行为响应的影响9.1.3 用户内部心理响应对用户外部行为响应的影响9.1.4 用户内部心理响应的中介作用9.1.5 模型构建9.2 问卷设计与预调查9.2.1 问卷设计9.2.2 预调查9.3 正式调查与数据收集9.4 问卷数据分析9.4.1 信度和效度分析9.4.2 直接路径检验9.4.3 中介路径检验9.5 研究结果分析9.5.1 平台企业社会责任治理对用户内部心理响应的影响9.5.2 平台企业社会责任治理对用户外部行为响应的影响9.5.3 用户心理响应对用户外部行为响应的影响9.5.4 用户内部心理响应在平台企业社会责任治理和用户外部行为响应之间的中介作用9.6 本章小结第10章 平台企业社会责任措施对商家投机行为的治理效果——基于电商平台的调查10.1 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构建10.1.1 商家投机行为10.1.2 平台主动治理10.1.3 平台声誉治理10.2 问卷设计与预调查10.3 正式调查与数据收集10.4 问卷数据分析10.4.1 信度和效度分析10.4.2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10.4.3 分层回归分析10.5 研究分析10.5.1 平台主动治理对商家投机行为的影响10.5.2 平台声誉治理对商家投机行为的影响10.6 本章小结第11章 平台企业社会责任治理创造可持续价值的实现机制11.1 初始性价值生成机制11.1.1 初始性经济价值形成机制11.1.2 初始性社会价值形成机制11.1.3 初始性环境价值形成机制11.2 可持续价值延续机制11.2.1 可持续经济价值形成机制11.2.2 可持续社会价值形成机制11.2.3 可持续环境价值形成机制11.3 用户响应促进机制11.3.1 底线责任治理机制11.3.2 合理责任治理机制11.3.3 贡献责任治理机制11.4 投机行为抑制机制11.4.1 事前商家规范机制11.4.2 事中交易保障机制11.4.3 事后争议处理机制11.4.4 平台声誉提升机制11.5 本章总结第五篇 研究成果第12章 研究成果的梳理与总结12.1 主要研究成果12.1.1 可持续价值导向下平台企业社会责任履责的研究成果12.1.2 可持续价值导向下平台企业社会责任治理的研究成果12.1.3 平台企业社会责任治理创造可持续价值的研究成果12.2 理论贡献12.2.1 梳理了平台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脉络12.2.2 阐明了构建平台企业社会责任治理共同体的重要意义12.2.3 揭示了可持续价值导向下平台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责路径12.2.4 阐释了平台企业社会责任治理创造可持续价值的策略与机制12.2.5 检验了平台企业社会责任治理创造可持续价值的实践效果12.3 管理启示12.3.1 平台企业层面12.3.2 国家监管层面12.4 研究不足与期望参考文献后 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