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第3版)/周文玲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第3版)/周文玲

  • 字数: 337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 周文玲 著
  • 出版日期: 2019-06-01
  • 商品条码: 9787111624622
  • 版次: 3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1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了现行国家标准, 根据检测技术的发展, 把几何量的误差、公差标准及其应用、检测方法密切地结合起来, 以“突出重点、教会方法、重在应用” 为目的, 对部分表格进行了精简; 将检测实训融入相应的章节中, 按照理实一体化编排学习内容, 达到巩固知识和提高动手能力的有机结合。全书内容共分10 章, 包括互换性技术及其发展、尺寸极限与配合及其选用、几何公差及其检测、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测量技术基础、常用量具及其使用方法、几种常用标准件的互换性、圆锥配合精度及其应用、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及其应用, 以及尺寸链的分析与计算。本书采用双色印刷。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的装备制造大类(代码: 56)各专业的教学用书, 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章  互换性技术及其发展  1  1. 1  互换性概述  1  1. 2  标准化与优先数系  3  1. 3  互换性生产的技术发展  4  1. 4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6  思考题与习题  6第2 章  尺寸极限与配合及其选用  7  2. 1  有关基本术语  7  2. 2  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  14  2. 3  未注公差标准简介  30  2. 4  极限与配合的选用  31  思考题与习题  38第3 章  几何公差及其检测  40  3. 1  概述  40  3. 2  几何公差项目及误差检测  44  3. 3  公差原则  68  3. 4  几何公差的选择  74  3. 5  几何误差的检测实训  79  思考题与习题  84第4 章  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  87  4. 1  表面粗糙度概述  87  4. 2  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及其运用  88  4. 3  表面粗糙度的参数标注  92  4. 4  表面粗糙度的检测  100  思考题与习题  102第5 章  测量技术基础  104  5. 1  测量基础  104Ⅶ    5. 2  计量器具与验收极限  108  5. 3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  113  思考题与习题  119第6 章  常用量具及其使用方法  121  6. 1  内外径量具及其使用方法  121  6. 2  角度量具及其使用方法  126  6. 3  量块及其使用方法  128  6. 4  光滑极限量规及其使用方法  131  6. 5  坐标测量机简介  135  思考题与习题  137第7 章  几种常用标准件的互换性  138  7. 1  滚动轴承的互换性  138  7. 2  键连接的互换性  144  7. 3  普通螺纹的互换性  150  思考题与习题  159第8 章  圆锥配合精度及其应用  161  8. 1  圆锥配合的基本知识  161  8. 2  圆锥配合公差及其选用  164  8. 3  圆锥的检测方法  167  思考题与习题  168第9 章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及其应用  169  9. 1  齿轮传动的基本要求及加工误差  169  9. 2  圆柱齿轮的误差分析及评定参数  171  9. 3  齿轮副的误差项目及其评定指标  177  9. 4  圆柱齿轮的精度标准及应用  179  9. 5  圆柱齿轮的测量  187  思考题与习题  1900 章  尺寸链的分析与计算  191  10. 1  尺寸链及其组成  191  10. 2  用完全互换法解尺寸链  193  10. 3  用大数互换法解尺寸链  197  10. 4  用其他方法解装配尺寸链  199  思考题与习题  201附录  203  附录A  孔的极限偏差(摘自GB/T 1800. 2—2009)  203  附录B  轴的极限偏差(摘自GB/T 1800. 2—2009)  207参考文献  211
摘要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的装备制造大类(代码: 56), 包括机械设计制造类(5601)、机电设备类(5602)、自动化类(5603)、铁道装备类(5604)、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类(5605)、航空装备类(5606) 和汽车制造类(5607) 等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 它是联系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类课程的纽带, 与机械设计、制造工艺和设备质量控制等多方面密切相关, 掌握该课程的内容对于机械工程人员和管理人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前两版受到了同行的广泛关注和采用, 特别是第2 版发行后, 已重印10 次, 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17 年4 月获首届“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优秀教材”。随着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 互换性国家标准的更新, 为满足当前普通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需要, 编者决定进行修订。第3 版在编写过程中, 收集了许多同仁对前两版使用的反馈信息, 以宣贯互换性国家标准为主线, 对内容进行了优化编排, 在保证呈现的知识总量不变的前提下, 取材力求精而不漏。采用了现行的国家标准, 修改了上一版发现的不足和错漏之处。以“突出重点、教会方法、重在应用” 为目的, 对部分表格进行了精简; 将第2 版0 章中的有关检测实训融入相应的章节中, 按照理实一体化编排学习内容, 实现巩固知识和提高动手能力的有机结合。 全书共分10 章。 章是导入教学, 使读者了解互换性知识及技术发展; 第2 章尺寸极限与配合及其选用、第3 章几何公差及其检测和第4 章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三章, 是学习互换性课程应重点掌握的内容; 第5 章测量技术基础、第6 章常用量具及其使用方法两章,注重提高实践技能; 第7 章几种常用标准件的互换性、第8 章圆锥配合精度及其应用和第9章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及其应用三章, 注重知识的应用性; 0 章介绍了尺寸链的分析与计算, 可与机械制造技术有关内容穿插学习。 本书由周文玲任主编, 并负责全书的统稿; 周渝明、张敏英任副主编, 负责电子资料的统筹;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康俊远教授、杭州中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吉永林总工程师负责主审工作。周文玲编写、2 章及附录, 周渝明编写第3 章, 艾明慧编写第4 章, 杨妙编写第5、6 章, 张敏英编写第7 章, 吴任和编写第8、10 章, 娄为正编写第9 章。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 得到了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贺爱东、刘战术、战祥乐等教授的悉心指导, 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同时, 也得到兄弟院校同仁的大力协助, 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限于编者的水平, 书中难免存在不足和错漏之处, 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