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私人梦史

私人梦史

人为什么会做梦?梦是真的吗?有什么科学依据? 在梦的世界里,寻找人类意识的真相
  • 字数: 271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 作者: (英)安东尼·史蒂文斯(Anthony Stevens) 著;薛绚 译 著
  • 出版日期: 2015-06-01
  • 商品条码: 978754435995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7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希特勒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使他坚信自己负有神圣的使命,并因此而避过一次又一次的暗杀?
爱因斯坦年轻时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使他以此为基础进行了思想实验, 并通过这个实验创造了相对论,走上了科学的巅峰?
笛卡儿做的梦为什么会被他描述成其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件,从而坚定了他从事哲学的信心?
梦是奇怪和神秘的,在《私人梦史》这本关于梦的启蒙之书中,安东尼·史蒂文斯对人类的这种不可知部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安东尼·史蒂文斯通过对关键性历史人物的梦境,包括希特勒、笛卡儿、弗洛伊德、荣格还有他本人以及他的病人的分析,向我们提示了人类做梦的源动力;通过对大脑的探索和一个世纪以来的实践累积,证明了人类梦境与人类的起缘、进化的历史以及个人种族的历史有关。《私人梦史》以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的梦境为例,涉及了人类学、宗教等其他许多科学的内容。
作者简介
安东尼·史蒂文斯(Anthony Stevens)是一位心理学家,同时还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精神病专家。他毕业于牛津大学,获得过两个心理学学位。著作有《原型:自我本性史》(1982)、《战争的根源》(1989)、《关于荣格》(1991)、《二百万年的自我》(1993)和《荣格传》(1994)等。
目录
诗的机器1
从吉尔伽美什到弗洛伊德9
梦的理论/11
原始社会/13
古早的文明/15
古典梦学/19
预卜未来的梦/22
宗教意味的梦/24
孵梦与疗病/26
早期的梦研究/27
早期教会先贤/29
潜意识/31
弗洛伊德,荣格,后继者37
自由联想/38
梦的本质与效用/39
梦的运作/41
给伊玛注射的梦/44
评判弗洛伊德/48
荣格的探索/53
海关稽查与武士/56
诠释/58
评估弗洛伊德与荣格/64
后续发展/70
阿德勒与斯塔科尔/70
罗伊/72
霍尔/74
弗伦希与埃丽卡·弗洛姆/76
乌尔曼/76
皮尔斯/78
博斯/79
里克罗夫特/79
希尔曼/81
结论/83
梦科学87
做梦状态/92
梦的生物学/95
梦过即忘/101
原型在大脑的地位优先/103
原型是梦境的要角/107
两种基本的原型模式:笑容与皱眉/108
幼儿期的原型梦境/109
原型与神经系统科学/110
记得现在:巴特利特与艾德曼/111
从梦到意识/114
结论/116
意识与潜意识,个人的与集体的119
原型假说之兴起/128
原型与生物学/130
与原型论并行的类似观念/132
心理学的“量子论”/133
生命的原型阶段/135
原型的集结作用/136
发现综合情结/137
从原型到情结:“出头的典范”/139
原型,情结,梦/141
做梦的目的:个体化与意识/143
梦的运作149
心灵二元论:梦与语言/150
梦与诗:梦之形成/159
梦与故事/161
梦与记忆/168
梦与游戏/171
梦与心理疾病/172
魔法,仪式,转化/175
象征181
活的与死的象征符号/183
象征的由来/184
原型的象征符号/187
原型的蛇/189
梦与心理治疗195
心理防御/197
说梦,听梦/199
情结与转化/203
个人的神话/207
客观与主观的心灵/208
阴影/213
人格面具/217
相反性情结/218
“本我”/221
移情与反移情/225
意识的道德规范/229
实行梦的运作233
记忆与记录/233
联想与放大/236
解读/238
想象的仪式/241
常见的梦251
争胜与享乐/252
焦虑梦与梦魇/256
儿童的梦/260
诊断与预后/263
从高处跌落与飞行/267
梦见风景/269
清明梦/271
预示未来的梦/276
性欲的梦/278
梦与创造力281
名人的梦295
希特勒的幻象与梦/297
笛卡儿的“大梦”/301
梦与意识之艺术321
伊卡洛斯之坠落/323
起与落/324
自然的心智/328
生命存在的巨链/331
意识的本质/333
灵魂究竟怎么了?/336
造灵魂/338
追求完整/342
神圣的根状茎/344
科学与灵魂349
梦生态学/355
摘要
我们每天夜晚进入一个神话的疆域,一个原始的迷宫,那儿居住着我们先祖的鬼魂和众神祇,我们从那儿撷取人类的古老智慧。     梦中的鬼神往往以现代的相貌出现,我们的梦拿这些人物编排新的神话,其实那只是改穿时装的人类旧神话。这个原始的本我正是人类演化遗产的体现,也是梦的根本生命力。                                   每件发生的事,不论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不论在空间的哪一点,此刻都存在于某个地方,在一个永恒的当下之中。因为它们存在,我们就可能在某些状态中感受可以使我们见识未来的那些事,见识我们走过时光的路程中尚未到达的那一段。     ……按理论,每个梦都是这永恒当下的某些情景或事端的部分意识,这些事可能是过去的,现在的,或未来的。                                   我们要学习做梦,然后我们也许会发现真理。     梦境不但能评估做梦者遭遇的难题,而且能提供解决的办法。     “梦总是强调另一面,以求维持心理平衡”。                                   探索梦境并不是无聊的自我放纵,而是具有重要文化及生态意义的心灵仪式。塞莉亚·格林(Celia Green)的经典之作《清明梦》曾说:清明梦乃是人类心理学的“最后的边疆”,因为培养清明做梦的本事可以使我们人人成为神巫,在界限间来去自如。     但我们也必须注意哈德逊(Liam Hudson)提出的警告:梦是我们“最后的莽原”,我们应该用保护雨林、臭氧层、鲸鱼的热忱来维护它。     梦既然是我们仅余的心灵活力的天然绿洲,那也就是我们最宝贵的资产,如果有人贬低它的价值,我们岂能甘休?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