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中国绘画思想史
字数: 697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邓乔彬 著
出版日期: 2013-08-01
商品条码: 9787567601512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507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
¥65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邓乔彬学术文集》为邓乔彬教授30多年从事古代文学与艺术研究成果的结集。本丛书按内容及篇幅分为12卷。丛书运用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尤重文化学、文艺学与文献学的三者结合,研究了诗学、词学、画学、学者研究及其他。所收的12种著作中,有7种获政府奖或学会奖,其中《中国绘画思想史》于2002年获第13届中国图书奖。学术领域广,研究有深度,是该方面领域的权威。本书为第九卷《中国绘画思想史(下)》,共分五章,论述了从12世纪到19世纪的中国绘画思想的全面发展变化。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邓乔彬编著的《中国绘画思想史(下)》。《中国绘画思想史(下)》收录《中国绘画思想史》的后五章。各章的内容及主要观点是:
第一章明末清初的社会动乱,清初所遭受的政治压迫,使得画家走上特殊的生活道路。晚明文学的重情说、愤书说在清初得到发扬,绘画“摄情”而以感伤和愤怨为主调。受经世致用思想影响,画家在作品中也有表现。世俗情趣与表现自我,是此期绘画思想的新特色,笔情墨趣则是对形式的表现性追求。恩威兼施之下,人生与艺事产生了“狂狷”与“中行”的分流,“四王”、“四僧”分以“元笔宋法”及乱头粗服表现出笔墨、风格的歧异。
第二章康、雍时期文学理论影响绘画思想有“发愤抒情”、熔铸唐宋、雅正含蓄、风格清淡诸说,文学从“童心”、“性灵”、主情、经世,向才、识、学、法转移,绘画也为之呼应。龚贤的绘画思想主要有:论四要三品二派,修养与实践,师古与出新。笪重光提出“从来笔墨之探奇,必系山川之写照”,“实景清而空景现,真境逼而神境生”,对创造意境的过程及心理、感情体验,捕捉和促生灵感,亦多有己见。恽格提出“摄情”说,认为逸品的本质在人品高逸,对意、景、笔墨及有与无、所见与不见均有己见;画家应运斥排巧、规矩独拙、脱尽纵横、淡然天真;要以造化为师,以简贵为尚。石涛倡“一画”说,认为须克服“法障”,“一画之法立”,才能臻“天人合一”高境。而“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则是绘画的必然流程。“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是以笔、墨论画家修养。远尘、脱俗也关修养,与庄子甚有渊源,其修养论还得之于孟子“养气”说。王时敏倡笔、墨俱妙与秀、厚皆备。王鉴有“论正脉”、“重妙悟”之论。王晕尊古、摹古,目的是由古而悟、学古而变,提出“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王原祁宗派意识强,以“理”、“气”、“趣”为作画之重,倡仿古、学古之论。
第三章 “扬州八怪”有济世之志,壮心难酬而见“狂”,或心灰意懒而逃禅;既在文人圈中,又增强了平民意识;肯定情、欲,反叛理学;求奇尚异,有强烈的革新意识。其创作观是:变内敛为狂放,变工整为写意,变闲情雅致为言志寄意。金农、郑燮是“八怪”中的重要论家。金农以所画及题跋,寄托对人生、境遇的看法和愤懑,以“不趋时流,不干名誉”表人格独立。郑燮以画“慰天下之劳人”,以“君子比德”画竹石。其“胸中之竹与眼中之竹”,总结了创作规律;其“胸无成竹”似与文同“胸有成竹”异,但“写神”、“写生”、重“节”崇“品”则同。其所涉艺术辩证法有:“艰”与“易”,“野战”与“纪律”,“法”与“乱”,“多”与“少”,“生”与“熟”,“丑”与“秀”等。
第四章布颜图对“南北宗”论有允洽的论析、评价,对“气韵…‘用意”与“僻涩求才”,作出了自己的解释,论述了营求艺术境界与创作灵感的关系,将主于鉴赏的“畅神”延伸到创作一端。张庚论气韵,从心与物、意与境的关系分言创造的初级和高级阶段。沈宗骞《芥舟学画编》以“性情”为理论核心,认为画与诗皆“陶淑心性之具”,提倡与“五俗”相对的高雅、典雅、隽雅、和雅、大雅。既“仿古必自存其为我”,又“自运又当复必有古法”,还提出了学古的换骨法。其对灵感的理论阐发细密、周详,对天才与人力的关系辨析甚精。所阐发的立意传神与取势传神思想,与典型化、理想化的现代理论相近。他将“人秉气而生”作为南北宗论的哲学基础,不以南北分高下。方薰对“气韵生动”说有独到见解,对南北宗论也有精辟之见,对绘画的意境、形神及风格、传承等,所见颇独到。范玑对心性修养,学画、作画、鉴画,画与诗的互补,多有所见。人物画论有蒋骥《传神秘要》与丁皋《传真心领》,花卉论有邹一桂《小山画谱》和查礼《画梅题跋》,高秉有指头画专论。
第五章十九世纪的绘画思想在凝滞中缓进:复古思潮居于画论主导;反思“南北宗”论,为总结、继承前人的风格、技巧,破除了理论障碍;多探索笔墨技巧,藉碑学、篆刻,援书人画而形成“中兴”局面;吸收新技艺,使文人画走上通俗化道路。嘉庆时期,董柴探求了绘画的基本特征、创作思想。钱杜对画法的风会转移较有宏观识力。邵梅臣论述了意与写意、神采与形质、画中须有我等问题。汤贻汾以“得鱼忘筌”理解《画筌》,既讲法,又归于无法。黄钺《二十四画品》使绘画风格论的探讨得以充分展开,人于创作论、方法论。盛大士以“寄托”和“性情”论画,最能体现时代色彩。李修易探究了尊南宗的原因,对“逸品”再作评价,其反思精神为他人少见。道、咸时期,华琳《南宗抉秘》专论南宗画法,又以自得之“推法”论“三远”,在美学上的主要贡献是论画中之白。华翼纶论南宗传承,实欲破“以时人为法”,上追古人以求自树,又认为画在自娱,故“不可有习气”。戴熙提出以闲、静、淡、远为“四美”,具备识到、学充、才裕“三长”才有画道之成,功力、智慧、旨趣是保证成功的条件,他重释郭熙“四季山水说”,还对风格学作出美学诠释。秦祖永提倡从“博览”到“专宗”的师古之法,认为学画、作画“理、气二字,最须参透”,还辨析雅与俗、空与实、老与嫩,明取舍以作示径。郑绩的《梦幻居画学简明》与松年的《颐园论画》是古典画论的总结性著作。郑著的技法理论具有全面、系统、辩证性及实践性特点,对前人的创作和理论,作出了合理的新阐释,在形神论上有较系统见解,对于风格及其创造,亦有新见。《颐园论画》成于1897年,堪称古典画论之尾声,其思想大致可分为四:为画之道,学画之途,功能论,形神与品、格论,所论多有胜义。《颐园论画》后于《梦幻居画学简明》31年,之所以将二者并论,是因为都有全面、系统、深入的特点,郑著重在画法,松年重在画道,留下了“最后的辉煌”。
目录
第一章 明末清初:社会动乱,民族矛盾持续不断,统治者恩威兼施,画思想激烈变迁的时代
第一节 明末清初的社会动乱与画家的生活道路
第二节 感伤与愤怨――明末清初绘画的感情基调一
第三节 经世观念――明末清初绘画的思想基础
第四节 世俗情趣与表现自我――明末清初绘画思想的新特色
第五节 恩威兼施下绘画思想的不同走向
第二章 清康熙、雍正朝:绘画理论与学术文化近于同步建设的时代
第一节 康、雍时期学术、文化与文学理论对绘画思想的影响
第二节 龚贤的绘画思想
第三节 笪重光的《画筌》
第四节 恽格的《南田画跋》
第五节 石涛的《画语录》
第六节 “四王”与吴历
第七节 文人论画、《芥子园画传》、孔衍?与汪之元
第三章 清乾隆朝(上):对“盛世”压抑的抗争――“扬州八怪”的绘画思想
第一节 封建秩序的相对稳定与思想、文学界对专制主义的冲击
第二节 “扬州八怪”的生存环境与思想基础
第三节 从艺术特色透视“八怪”的创作观
第四节 金农的《冬心杂画题记》
第五节 郑燮的《板桥题画》及其他
第四章 清乾隆朝(下):“盛世”中的因循与整合――以山水为主体的画论综览
第一节 乾隆时期学术、文艺主潮对画论的影响
第二节 布颜图《画学心法问答》
第三节 费汉源唐岱张庚王昱
第四节 沈宗骞的《芥舟学画编》
第五节 方薰范玑钱泳
第六节 人物、花卉画论及其他
第五章 十九世纪:古典绘画思想的终结
第一节 历史的激变与画论的缓进
第二节 “盛世”余音――嘉庆画论巡礼
第三节 理性的分析与感性的归纳――论汤贻汾与黄钺
第四节 勉力发展与深刻反思――论盛大士与李修易
第五节 道咸时期各具面目的画论
第六节 古典绘画创作论的全面总结
结语
对邓乔彬教授(博导)新著《中国绘画思想史》参评中国图书奖的推荐意见
第二十三届(2000―2001)年度中国图书奖推荐书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