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大风思猛士

大风思猛士

  • 字数: 15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 作者: 陶菊隐 著 著
  • 出版日期: 2015-04-01
  • 商品条码: 978780256566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1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大风思猛士(吴佩孚传)》记述了军阀吴佩孚跌宕起伏的一生。起初,他只是一个落魄的秀才,后来竟成了直系统帅,成为北洋军阀操纵政局的首要人物。军阀混战时,他将段祺瑞赶下了台,把张作霖赶出了山海关。他还作为封面人物登上了美国的《时代》杂志,被誉为“中国最强者”。曾经,他也被视为最有希望统一中国的不二人选。他有“三不主义”――不住租界、不积私财、不举外债,对此一生不违;他坚持“不卖国”的主张,临终前仍告诫后人“不准当汉奸”。作者坦言在书中采取“是则是、非则非的态度,对吴的一切错误丝毫不加掩饰。其中有数段情节诡奇的描写,要皆‘传之以真’”,“所写是绝对有所本的《吴传》,不是面壁虚构的小说。”
本书讲的是历史,但内容情节丰富,而且作者陶菊隐的笔端常带感情,可以让读者读到一段真实而又不太一样的民国历史。
作者简介
陶菊隐,湖南长沙人。就读长沙明德中学。民国元年(1912年)一度担任长沙《女权日报》编辑,次年起为上海《时报》“余兴”栏撰稿,同时还为上海各大报撰写地方通讯。民国5年(1916年)一度任《湖南民报》编辑,撰写时事述评;不久辞职接办《湖南新报》,任总编辑。民国7年(1918年)参加《湖南日报》编辑工作。民国8年(1919年)以湖南报界联合会代表资格,参加湖南人民的驱张(敬尧)运动。民国9年(1920年)受聘上海《新闻报》驻湘特约通讯员,撰写长沙特约通讯。民国16年(1927年)任《武汉民报》代理总编辑兼上海《新闻报》驻汉口记者。民国17年(1928年)起,担任《新闻报》旅行记者、战地记者,驻汉口特派记者。民国23年(1934年)赴南京与许彦飞合办《华报》,同时为《新闻报》撰写专栏文章。民国25年(1936年)移居上海,参加《新闻报》编辑工作,还担任《晓报》主编和严独鹤主持的《新闻夜报》助编。民国30年(1941年)后退出《新闻报》,除为京、沪大报撰稿外,以主要精力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上海文史馆副馆长。著有《菊隐丛谈》、《孤岛见闻》、《袁世凯演义》、《蒋百里先生传》、《筹安会六君子传》、《北泮军阀统治时期史话》、《记者生活三十年》等。
1919年以湖南报界联合会代表资格,参加湖南人民的“驱张(敬尧)”运动;1934年-赴南京与人合办《华报》;1936年移居上海;1941年后除为京、沪大报撰稿外,以主要精力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上海文史馆副馆长,同时参加《辞海》关于近代史条款的编写工作。
著有“菊隐从谈“(共二十五册)、《孤岛见闻》、《袁世凯演义》、《蒋百里先生传》、《筹安会六君子传》、《吴佩孚传》、《督军团传》、《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记者生活三十年》等。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从书生到军官
逃出故乡
从戎
当了管带
风流只此一次
第二章 秀才造反
首次入湘止于岳州
二次入湘止于衡州
国民自救运动
电战
撤防与驱张
直皖之役
第一知己
天津会议
三次入湘友乎敌乎
讨“财神”檄
一段笑话
第三章 吴将军:中国最强者
第一次直奉之役
迎黎
洛阳花絮
贿选后
第二次直奉之役
浮海而南
第四章 将军尤是梦里人
风萧萧兮汉水寒
赤壁之游
四次入湘敌乎友乎
查家墩司令部
心理的分析
一着之差
一律缴械
南北两面作战
第五章 历史的命运之轮
儿女英雄
南口之役
血染汀泗桥
割肉将军
吴孙之间
吴张之间
走南阳
另一知己
入川
参谋长的来历
北上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