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汽车构造

汽车构造

  • 字数: 725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关文达 主编
  • 出版日期: 2009-01-01
  • 商品条码: 9787302189756
  • 版次: 2
  • 开本: 16开
  • 页数: 462
  • 出版年份: 2009
定价:¥5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主要以国产轿车和部分进口轿车为主,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汽车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全书在靠前版的基础上,对现代汽车发动机电控部分(如电控气门正时、电控汽油喷射、电控柴油喷射、电控点火系)、底盘电控部分(如电控自动变速器、电控制动防抱死和防滑系统、电控悬架高度自动控制系统、电控动力转向系统)、车身电控部分(如电子仪表、电动座椅、电动后视镜、电动天窗、电动中央门锁控制、电子防碰撞系统、倒车防碰撞装置、巡航控制系统、汽车导航系统和汽车黑匣子)等内容做了较多的充实;另外,增加了发动机涡轮增压、发动机排放控制、车载网络系统、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气汽车)和自动化高速公路等新内容。本书编写内容实用性强、涉及面广、图文并茂、深入浅出。本书为汽车工程类本科教材,也可作为成人教育、高职、高专、职大教材,还可供汽车工业部门和汽车运输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同样适用于高校相关专业师生扩展知识的需要。
目录
0总论
0.1汽车的分类
0.2国产汽车产品型号编制规则
0.3车辆识别代号编码
0.4汽车的总体构造
0.5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第1章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与总体构造
1.1概述
1.2四行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1.2.1发动机常用术语
1.2.2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1.3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1.4内燃机的名称及型号编制规则
第2章曲柄连杆机构
2.1机体组
2.1.1汽缸体
2.1.2汽缸盖
2.1.3汽缸垫
2.1.4油底壳
2.1.5发动机的支承
2.2活塞连杆组
2.2.1活塞
2.2.2活塞环
2.2.3活塞销
2.2.4连杆
2.3曲轴飞轮组
2.3.1曲轴
2.3.2曲轴扭转减振器
2.3.3飞轮
第3章配气机构
3.1充气效率
3.2配气机构的布置形式
3.2.1凸轮轴的布置形式
3.2.2凸轮轴的传动方式
3.2.3气门数目及排列方式
3.2.4气门间隙
3.3配气相位
3.3.1进、排气门的配气相位
3.3.2气门重叠
3.4配气机构的主要零部件
3.4.1气门组
3.4.2气门传动组
3.5可变进气系统
3.5.1可变气门正时及升程电子控制系统
3.5.2多气门分段工作进气系统
3.5.3双进气管分段工作进气系统
3.5.4进气管长度及面积可变进气系统
第4章汽油机燃料供给系
4.1概述
4.1.1任务和分类
4.1.2汽油
4.1.3可燃混合气成分的表示方法
4.1.4可燃混合气浓度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4.1.5发动机各工况对可燃混合气浓度的要求
4.2化油器式燃料供给系简介
4.2.1组成
4.2.2简单化油器及其工作过程
4.2.3简单化油器特性
4.2.4理想化油器特性
4.2.5化油器的工作系统
4.2.6电子控制化油器
4.2.7汽油箱
4.2.8汽油滤清器
4.2.9汽油泵
4.3电控汽油喷射式燃料供给系
4.3.1概述
4.3.2组成
4.3.3主要元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4.3.4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典型实例
4.4汽油机涡轮增压
4.4.1汽油机涡轮增压的特点
4.4.2汽油机涡轮增压的布置方案
第5章柴油机燃料供给系
5.1概述
5.1.1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组成
5.1.2柴油
5.2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室
5.2.1可燃混合气形成的特点与过程
5.2.2燃烧室
5.3喷油器
5.3.1孔式喷油器
5.3.2轴针式喷油器
5.4喷油泵
5.4.1柱塞式喷油泵
5.4.2转子分配式喷油泵
5.5调速器
5.5.1调速器的功用及分类
5.5.2机械离心式调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5.5.3RAD型两速调速器
5.5.4全速调速器
5.6柴油机燃料供给系辅助装置
5.6.1输油泵
5.6.2喷油提前调节装置
5.7电控柴油喷射系统
5.7.1控制原理与分类
5.7.2电控直列泵喷射系统
5.7.3电控分配式喷油泵
5.7.4电控共轨式柴油喷射系统
5.8涡轮增压器
5.8.1增压的作用和方式
5.8.2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工作原理
5.8.3废气涡轮增压器的构造
第6章发动机排放控制
6.1三元催化转化器
6.2废气再循环装置
6.3曲轴箱强制通风装置
6.4汽油蒸发控制装置
第7章发动机冷却系
7.1概述
7.1.1功用与分类
7.1.2冷却液
7.2水冷系
7.2.1水冷系的组成及水路
7.2.2水冷系的主要部件
7.3风冷系
第8章发动机润滑系
8.1概述
8.1.1功用与润滑方式
8.1.2组成
8.1.3润滑油
8.1.4润滑脂
8.2润滑系油路
8.3润滑系的主要部件
8.3.1机油泵
8.3.2滤清器
第9章汽油发动机点火系
9.1概述
9.2传统点火系
9.2.1传统点火系的组成
9.2.2传统点火系的工作原理
9.3半导体点火系
9.3.1有触点半导体点火系
9.3.2无触点半导体点火系
9.4微机控制点火系
9.4.1有分电器的微机控制点火系
9.4.2无分电器的微机控制点火系
9.4.3直接点火系
9.5汽车电源
9.5.1蓄电池
9.5.2交流发电机
9.5.3电压调节器
第10章发动机起动系
10.1起动机的组成
10.1.1直流电动机
10.1.2传动机构
10.1.3控制机构
10.2起动机简介
10.2.1减速起动机
10.2.2永磁起动机
第11章汽车传动系
11.1传动系的组成和功能
11.1.1组成
11.1.2功能
11.2传动系的分类及布置形式
11.2.1分类
11.2.2布置形式
第12章离合器
12.1离合器的功用
12.2摩擦离合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12.3摩擦离合器的分类
12.3.1膜片弹簧式摩擦离合器
12.3.2周布弹簧式摩擦离合器
12.3.3中央弹簧式摩擦离合器
12.4离合器扭转减振器
12.5离合器操纵机构
12.5.1液压式操纵机构
12.5.2机械式操纵机构
12.5.3弹簧或气压助力式操纵机构
第13章普通齿轮变速器
13.1概述
13.2变速器的传动机构
13.2.1两轴式变速器
13.2.2三轴式变速器
13.2.3组合式变速器
13.3同步器
13.3.1作用
13.3.2无同步器时的换挡过程
13.3.3锁环式惯性同步器
13.3.4锁销式惯性同步器
13.4变速器操纵机构
13.4.1功用与要求
13.4.2结构
13.4.3锁止装置
第14章汽车自动变速器
14.1概述
14.1.1分类
14.1.2组成
14.2自动变速器的工作过程
14.2.1辛普森式行星齿轮机构
14.2.2拉威娜式行星齿轮机构
14.3典型结构
14.3.1一汽宝来轿车自动变速器
14.3.2广州本田雅阁轿车自动变速器
第15章万向传动装置
15.1概述
15.1.1功用与组成
15.1.2在汽车上的应用
15.2万向节
15.2.1十字轴式刚性万向节
15.2.2准等速万向节和等速万向节
15.3传动轴与中间支承
第16章驱动桥
16.1概述
16.1.1功用
16.1.2分类与组成
16.2主减速器
16.2.1单级主减速器
16.2.2双级主减速器
16.2.3贯通式主减速器
16.2.4双速主减速器
16.2.5轮边减速器
16.3差速器
16.3.1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
16.3.2防滑差速器
16.4半轴与驱动桥壳
16.4.1半轴
16.4.2驱动桥壳
第17章汽车行驶系
17.1功用
17.2组成
17.3分类
第18章车架
18.1功用与分类
18.2边梁式车架
18.3中梁式车架
18.4综合式车架
第19章车桥和车轮
19.1车桥
19.1.1功用与分类
19.1.2转向桥
19.1.3转向驱动桥
19.1.4后轮定位
19.2车轮与轮胎
19.2.1车轮
19.2.2轮胎
第20章悬架
20.1悬架的组成与分类
20.1.1组成
20.1.2分类
20.2弹性组件
20.2.1钢板弹簧
20.2.2螺旋弹簧
20.2.3扭杆弹簧
20.2.4气体弹簧
20.2.5橡胶弹簧
20.3减振器
20.4非独立悬架
20.4.1纵置钢板弹簧式非独立悬架
20.4.2螺旋弹簧式非独立悬架
20.4.3空气弹簧式非独立悬架
20.5独立悬架
20.5.1横臂式独立悬架
20.5.2纵臂式独立悬架
20.5.3车轮沿主销移动的独立悬架
20.6电子控制空气悬架
20.6.1分类
20.6.2结构及工作原理
20.6.3凌志LS400型轿车电控空气悬架
第21章汽车转向系
21.1概述
21.1.1类型及工作原理
21.1.2有关概念
21.2机械转向系
21.2.1转向操纵机构
21.2.2转向器
21.2.3转向传动机构
21.3动力转向系
21.3.1组成
21.3.2电控动力转向系
21.3.3轿车四轮转向系
第22章汽车制动系
22.1概述
22.1.1类型
22.1.2工作原理
22.2车轮制动器
22.2.1鼓式制动器
22.2.2盘式制动器
22.3驻车制动系
22.4液压制动系
22.4.1液压制动系管路
22.4.2液压制动系主要零部件
22.5气压制动系
22.5.1气压制动系回路
22.5.2主要零部件
22.6辅助制动系
22.7防抱死制动系统
22.7.1概述
22.7.2组成
22.7.3工作过程
22.8驱动防滑系统
22.8.1概述
22.8.2组成
22.8.3工作过程
第23章汽车车身
23.1概述
23.1.1作用和组成
23.1.2车身壳体分类
23.2车身壳体与门窗
23.2.1轿车车身
23.2.2客车车身
23.2.3载货汽车驾驶室和车厢
23.2.4车门、车窗及附件
23.3车身内部装置
23.3.1座椅
23.3.2电动车窗
23.3.3电动天窗
23.4乘员保护装置
23.4.1座椅安全带
23.4.2安全气囊
23.5电动后视镜
23.6汽车暖风空调装置
23.6.1通风、采暖装置
23.6.2空调装置
23.7风窗刮水器与风窗洗涤器
23.7.1风窗刮水器
23.7.2风窗洗涤器
第24章汽车车身电子控制装置
24.1汽车仪表与显示装置
24.1.1传统仪表
24.1.2电子仪表
24.2照明与信号装置
24.2.1照明装置
24.2.2信号装置
24.2.3常用标识符号
24.3中央控制门锁
24.3.1无遥控功能中央控制门锁
24.3.2无线遥控中央门锁
24.4防盗报警装置
24.4.1概述
24.4.2组成
24.4.3典型防盗报警装置
24.5汽车防碰撞控制装置
24.5.1概述
24.5.2超声波倒车防碰撞装置
24.5.3雷达防碰撞装置
24.6汽车音响
24.6.1组成
24.6.2轿车多媒体简介
24.7巡航控制系统
24.7.1组成
24.7.2典型结构
24.8汽车导航系统
24.8.1GPS系统简介
24.8.2汽车GPS系统
24.8.3汽车GPS系统功能
24.9汽车黑匣子
24.9.1功用
24.9.2组成
24.9.3典型结构
24.10智能汽车与自动化高速公路
24.10.1智能汽车
24.10.2自动化高速公路
第25章车载网络基础知识
25.1概述
25.1.1结构与组成
25.1.2常用基本术语
25.1.3局域网
25.1.4汽车车载网络协议标准
25.2车载网络信息传输系统
25.2.1多路传输系统
25.2.2CAN数据传输系统
25.2.3汽车MOST技术
25.2.4局部连接网络
25.3典型车载网络系统
25.3.1一汽宝来CAN数据传输系统
25.3.2广州本田雅阁多路传输系统
第26章新能源汽车
26.1纯电动汽车
26.2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26.3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26.3.1分类
26.3.2组成
26.3.3典型结构
26.4燃气汽车
26.4.1概述
26.4.2结构
26.4.3专用装置
附录A部分国产汽车技术参数及简明结构插页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